詩詞賞析|讀張繼《楓橋夜泊》感受詩人浮生若夢 五味雜陳的鄉愁

2024-01-18 14:00

張繼《楓橋夜泊》

我們常看詩人因不同際遇而不得已遠離家鄉,漂泊外地。而每當夜深人靜時,孤身一人的寂寥更讓人不自禁泛起思鄉之愁。唐代詩人張繼的詩作《楓橋夜泊》就是一首羈旅詩,齊來看看詩人筆下的鄉愁吧!

《楓橋夜泊》 張繼

  • 月落烏啼霜滿天,
  • 江楓漁火對愁眠。
  • 姑蘇城外寒山寺,
  • 夜半鐘聲到客船。

註釋

  1. 霜滿天:喻意秋天落霜時天氣十分寒冷。
  2. 對愁眠:指江邊紅紅楓葉,與漁船上的燈火相互輝映,陪伴着卧在船裏满懷鄉愁的詩人。
  3. 姑蘇城:今江蘇省蘇州市。因城西南有姑蘇山而得名。
  4. 寒山寺:著名的千年古寺,位於今蘇州市西楓橋鎮。

延伸閱讀:詩詞賞析|讀孟郊《遊子吟》母子離別的鄉愁

詩詞賞析

深秋,詩人的小舟停泊在江南水鄉姑蘇城外的楓橋之下。深夜,月兒也無光,萬籟俱寂。不知甚麼動靜驚擾了樹上棲息的烏鴉,發出了一陣啼叫。
詩人在客居他鄉的小船上,難以入眠。下霜了,感覺霜氣侵入了船艙,冷得瑟瑟發抖。江面水波微微蕩漾,一江寒水涼意襲人。正是楓樹葉兒紅透的時節。江岸上幾株楓樹,加上遠近停泊的小船,數點燈光在黑暗中顯得格外明亮。
遊子思鄉的愁思侵擾着詩人的心。那江楓和漁火相互映襯,詩人的心情起伏跌宕,思念故鄉又前程渺茫,怎能在如此靜謐的夜晚安枕無憂呢?
夜越來越深了,詩人本該平靜下來,進入夢鄉中去了。這時,突然一陣鐘聲傳來,有節奏的深沉的鐘聲,聽起來仿佛是來自天外,在這人人安眠之時,驚醒了世人蕪雜的夢。原來,這是姑蘇城外寒山寺的鐘聲啊!引得詩人浮想聯翩:浮生若夢,五味雜陳。何如那些出家的僧人清心寡欲,自在逍遙呢?

江南水鄉:

江南烏鎮
江南烏鎮
江南烏鎮
江南烏鎮
江南烏鎮
江南烏鎮
蘇州姑蘇區 (新華社圖片)
蘇州姑蘇區 (新華社圖片)
姑蘇城 (百度圖片)
姑蘇城 (百度圖片)
姑蘇城 (百度圖片)
姑蘇城 (百度圖片)
寒山寺旁的河流(Trip.com圖片)
寒山寺旁的河流(Trip.com圖片)

詩詞小知識

寒山寺位於今天江蘇省蘇州市楓橋鎮,初建於六朝梁武帝時期,距今約一千五百年前。後因唐代著名僧人寒山和拾得,曾到寺中當住持而得名。寺中有宋代興建的佛塔、明代建造的鐘樓,更有明代佛像、清代銅鐘,岳飛、文徵明、唐寅、董其昌、康有為等歷史名人留下碑文等文物。
自張繼寫了這首《楓橋夜泊》,寒山寺天下聞名。這首詩也被刻成石碑留在寺中,其中最早的宋代詩碑因戰亂沒能保存下來,明代文徵明手書的《楓橋夜泊》碑刻亦只餘下幾個字的殘碑。
今天,我們如造訪寒山寺,仍可以見到的,是清末著名學者俞樾題寫的《楓橋夜泊》,以及民國時期一位與唐代詩人同名的書法家所寫的石碑。

延伸閱讀:詩詞賞析 | 讀杜牧唐詩《秦淮夜泊》 領略詩詞之美

寒山寺:

寒山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寺,位於今蘇州市西楓橋鎮。(Trip.com圖片)
寒山寺是著名的千年古寺,位於今蘇州市西楓橋鎮。(Trip.com圖片)
寒山寺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Trip.com圖片)
寒山寺相傳始建於六朝時期的梁武帝天監年間(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從天台山來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Trip.com圖片)
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而聞名中外。
寒山寺因唐朝詩人張繼的這首《楓橋夜泊》而聞名中外。
寒山寺鐘(Trip.com圖片)
寒山寺鐘(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寒山寺的佛塔(Trip.com圖片)
寒山寺的佛塔(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寒山寺法堂(Trip.com圖片)
寒山寺法堂(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Trip.com圖片

相關文章: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圖:星島圖片庫、Trip.com圖片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