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妝雜談 探究古代愛美之術

2024-01-15 14:00

我們常說「女為悅己者容」,女子天生愛美的概念原來並非只見於現代,早於數千年前就有女性化妝風潮,不少詩歌和歷史故事也記錄了眾多驚天動地的美人,美妝風氣及後更發展出各具時代特色的妝容和化妝品,種類及款式之多一點也不輸現代。

取材天然 古代美容智慧

天生麗質的女性都會化妝,希望完美無瑕,同時希望保持外表年輕貌美。古時的化妝品力求妝容持久有光澤,會使用一些傷害皮膚的重金屬,因此他們加入其他保養材料,中和性質,也能護膚。

以妝容最重要的粉底為例,古時沒有科技加工提取,粉底主要成分取自天然。《齊民要術》就記載粉底多以粱米或粟米製成,製作時不可以混雜其他米類。不過米粉容易脫妝,而且遇到汗水就會黏稠,增白和光澤度都不夠,因而出現了鉛粉。

鉛粉又稱鉛華,使用後臉上就會光彩照人,美白效果佳,所以鉛粉一直都是各個朝代受歡迎的妝粉。然而純鉛粉是重金屬,味道不好,故人們會加入有香味的花粉令它帶香氣,或者是經驗得知鉛粉對皮膚有害而加入保濕成分:常見的是茉莉花,唐代會用檀香成「檀粉」,清代則加入珍珠粉。至今不少美容產品也會用珍珠作材料,減慢皮膚衰老呢!

妝重於眉

漢代女子的妝容強調纖巧柔和,當時流行一種名叫「遠山眉」的眉形。遠山眉細長舒揚,顏色略淡而令妝容更清秀淡雅,正好體現女子溫婉之貌。《漢書》記載遠山黛是漢成帝皇后趙飛燕的妹妹趙合德所創的一種眉形,眉毛有如遠山含翠;《西京雜記》形容司馬相如之妻卓文君的美貌,寫「眉色如望遠山」。秀美的眉形配合她漂亮的外貌,令到不少女子仿效,因而風靡一時。

及至東漢,仍是偏愛柔弱纖細的風格。據《後漢書》記載,孫壽作愁眉啼妝,眉毛畫的細而曲折而露出愁苦之情,眼下擦拭出點狀痕迹,像淚露滾過,注重模仿女子剛剛哭過的樣子。這種妝容充分展示出女子楚楚動人的姿態,隨後洛陽城的女子紛紛倣效而帶起一股潮流。當時孫壽是否全然為了迎合男性而創造此妝,尚未可知,但的確可見女子嬌弱之態,讓人由憐生愛。

著名影星范冰冰早前以「遠山眉」造型拍攝大片,引來網民模仿熱潮。
著名影星范冰冰早前以「遠山眉」造型拍攝大片,引來網民模仿熱潮。

宮廷引領潮流

中國古代女性的審美觀很多都受宮廷與權責審美影響。《雜五行書》記述壽陽公主在園中賞梅,忽然有一朵梅花落在公主的額上,留下淡紅的痕迹,之後便在額間畫上花紋,又或者剪花瓣形的金箔貼在臉上,「自當羞見落梅妝」一句便是借用此典故。當時有很多官家子弟仰慕壽陽公主,宮女們紛紛模仿,後來更在民間流行起來。

由於壽陽公主帶起了「落梅妝」的潮流,受到民間女子的喜愛而紛紛倣效,但是梅花是有季節性的,所以有人用黃色去粉料畫出花瓣的形狀,便稱為「花黃」,加上採用這種裝飾的都是未出閣的女子,「黃花閨女」一詞慢慢地便成為了未婚少女的稱謂。

范冰冰亦曾於劇中以花黃造型示人。
范冰冰亦曾於劇中以花黃造型示人。

貌美更受寵 化妝不盡為君王

至於皇室貴族,後宮妃嬪勾心鬥角是常見的事,而宮女們只要被皇上看中就能夠擢升為妃嬪。最能率先吸引上位者的目光想必是標致的容貌,例如唐代楊貴妃。她本是壽王李瑁的妻子,按輩分,李瑁是唐玄宗的兒子,但因楊氏國色天香,唐玄宗將她納入貴妃,成為聞名於世的楊貴妃。

然而,化妝終歸只是女性享有的一種權利而已,並非代表女性本身的價值與宿命。早於南北朝就有這樣一位勇敢的妃子,不以取悅君王為榮,斗膽以妝容反抗,她就是徐妃。《南史》記載徐妃每次知道皇帝要來,便只在半臉上化妝,惹得皇帝大怒。因為梁元帝有一隻眼睛瞎了,認為徐妃是有意在嘲笑他,其後唐代詩人李商隱在《南朝》詩中,寫到「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徐妃沒有以化妝來取悅皇帝,皇帝甚至覺得被羞辱,大概是認為女性化妝本應為了服務男性吧?

文:星島中學學生報《S-FILE》編輯部;圖:星島圖片庫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