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嘉敏 - 個人化癌症治療的未來願景|智凝都會
2023-11-27 12:47
癌症每年造成全球近1000萬人死亡。根據數據分析,從2020到2050年,預計癌症將對全球經濟造成25.2兆美元的損失。癌症之所以難以治癒,主因是它由多種因素引起。這些因素主要分為自身基因組及環境因素兩大方面。基因組可以增加疾病的發病率,例如乳腺癌、肺癌、大腸癌和皮膚癌等;它也改變患者對不同藥物的反應和治療的成功率。此外,環境因素包括與致癌物接觸或受病毒感染,亦可引起細胞基因變異。
在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癌症變得極其複雜和多樣化。因此,每名患者都具有其獨特性。舉例來說,荷里活巨星安祖蓮娜祖莉於2013年公開了她接受乳房切除手術的經歷。由於她家族中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病史,且她自身攜帶BRCA1基因突變,這代表她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因此,她果斷決定進行預防性雙側乳房切除手術。儘管如此,這種治療方法並非適用於所有癌症患者。
針對突變細胞的精準治療
此外,傳統的癌症治療方法,如手術切除、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雖然一直被視為對所有患者皆適用的治療方案,然而這些方法對於晚期或已擴散的癌症效果有限,同時也對健康細胞造成傷害,引發嚴重的副作用。對於身體較虛弱的患者而言,更是一個沉重的身體負擔。因此,了解個體的獨特致病因素十分重要,它可以幫助醫生和患者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提高治療的成功率並盡量減少副作用。個人化治療的概念正在引領醫學界的轉變,為癌症治療帶來新的希望和潛力。
標靶療法是透過分析患者組織或液體樣本中的基因和分子構成,尋找獨特的生物標誌物,例如EGFR、ALK、RAS、MAPK等蛋白質的表達或活性。藉此,我們可以選擇最適合的標靶藥物,針對性地抑制或阻斷這些突變分子的活性。這種精準的治療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同時減少對其他正常組織的損害,顯著改善患者的預後(prognosis)並延長生存時間。
此外,這些標靶藥物主要以口服形式使用,減少患者頻繁前往醫院所帶來的不便和負擔。相對於其他治療方式,口服藥物引起的不適和痛苦通常較少,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同時減少治療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
喚醒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
一般人身體都擁有一個強大的自身免疫系統,可以幫助對抗癌細胞。其中一種關鍵的細胞是T細胞,可以辨認並摧毀突變的癌細胞。然而,某些癌細胞也可以利用一種名為PDL1的蛋白質來阻礙T細胞的功能,使它們無法有效地攻擊癌細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名為免疫療法的新治療方法,其目標是重新啟動或增強T細胞的功能,讓它們可以辨認和消滅癌細胞。
其中一種免疫療法是利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來阻斷癌細胞表面PDL1蛋白質和T細胞表面PD-1蛋白質的結合,從而使T細胞重新恢復攻擊癌細胞的能力。另一種免疫療法是CAR-T療法,醫生會提取患者體內的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使它們更有效辨認和攻擊癌細胞。改造後的T細胞再被注入患者體內,以幫助消滅癌細胞。
目前,已經有多種免疫治療藥物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的批准,可用於治療多種癌症,例如肺癌、肝癌和膀胱癌。同時,全球正進行超過2500項臨牀試驗,以進一步研究和發展免疫治療。
大數據促進個人化治癌
隨着跨領域科學的發展,包括基因組學、生物技術、液態活檢方式、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等,加上數據庫的建立,我們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大數據,從海量的臨牀和分子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訊息,使個人化癌症醫療得以蓬勃發展。這些技術的應用使我們能夠更全面了解癌症的本質,並根據每名患者獨特的基因組、疾病特徵等多層面資訊,提供「度身訂造」的治療方案。我們期待科技的突破,以及研究人員、醫療提供者和政策制定者之間的合作,能夠實現對癌症更有效、更安全的個人化治療方法。儘管仍然面對道德、倫理、法規及治療成本等方面的挑戰,個人化治療已經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為無數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助理教授鄒嘉敏博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11月27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延伸閱讀:
廖泰華 - 認知行為治療 紓緩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相關症狀|智凝都會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