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格.諾沃特尼 - AI世代 如何保有生而為人的意義|博文通識

2023-09-01 16:08

《未來的錯覺:人類如何與AI共處》的完成耗時許久,絲縷般的思緒因差旅和其他的責任而數度中斷。幾次開了頭,卻有不足,只好放棄,最後內心所追尋的,才終於清晰起來。說來奇怪,實際書寫過程竟是得益於疫情的數度封城,不得不獨處,反倒寫作成效甚豐。對於活在21世紀的每個人而言,這場疫情堪稱史無前例,我也得以思考疫情造成的諸多意外後果,當中幾個後果就直接影響到本書的主題。

AI從未停止為我們帶來驚喜。誰會想到現在我們可以指示AI於短短數秒之內撰寫出任何題材,或生成我們異想天開的圖像?


發展額外認知及同理心

如果我讓ChatGPT演算法來寫這篇序言會怎麼樣?你會發現嗎?但如此一來,我就會失去向你們——親愛的中文讀者——說話的樂趣,也會失去跟你們分享我對AI的研究和想法的樂趣。AI的發展確實日新月異。僅僅幾個月後,我們將會看到更多來自機器學習、大型語言模型,以及其他生成式AI的新穎組合所帶來的驚喜。

就像《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未來將有新的可能性,讓我們迅速穿梭於真實世界和由AI構建的鏡像世界之間;而真實和虛擬的界限將越來越模糊。我們將需要磨礪並發展額外的認知和情感能力,同樣重要的,還有能讓我們同時活在這兩個世界里所需的同理心和社會連帶。我們準備好迎接這些挑戰了嗎?


託付決定權及預測能力

AI在完成預設目標時的效率和速度令人歎為觀止,往往令我們忘卻了數碼機器其實對它們所作的事情缺乏任何理解。賦予意義對它們來說是陌生的。AI在模仿我們所作的事情和滿足我們的渴望方面非常出色,但它並不比我們更「懂得」我們自己;它僅是一面反映我們所作的事,以及我們如何運用自己所創造的數碼科技的鏡子。

AI吞噬越來越多來自環境和我們留下的數碼足跡的數據,這使得它有能力預測我們未來會作些甚麼。然而,人們很容易忘記這些預測,都是建基於過去而作的推斷,尤其是當它們與社會行為,或我們的情緒相關的時候。在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感時,我們傾向把決定權託付AI及其預測未來的能力。這使我們按照它的預測而行事,亦因此降低了我們對未來的行動主體性和應對不確定感的能力。

因此,我們正處於一個迷人的時刻,在一個人類和由他們所創造的數碼機器互動的共同演化軌道上。數碼科技的發展,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何以為人、想成為怎樣的人,以及如何與彼此共同生活,每一步都帶來挑戰。這需要反思和全球對話。中國很有可能在這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因為在中國傳統中,特別在儒家思想里,人不僅僅是一種生物,更是一種成為「人」的過程,每個人都必須投身於自我修養才能成為一個完全的人。


提升意識 尋找未來智慧

因此,應當謹記,人類為享有AI提供的機會與便利而成為數據,但人類不僅是數據而已,人類首要是一種多重的存在,在生理、心理、情感三種層次上,人類都是令人讚歎又錯綜複雜的組合。

如果我們甘願被蒙頭轉向的話,AI可能會持續讓我們目眩神迷。但它也可能提升我們的意識,去發展這份生命賦予我們最珍貴的禮物。它亦可幫助我們去反思我們豐厚的情感和體驗,以及我們所珍視的一切。它更有可能促使我們去尋找我們和AI共同未來所需要的智慧,尋找一個我們能夠塑造自己和人類利益的未來。


文: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榮休教授海爾格.諾沃特尼(Helga Nowotny)

(編按︰筆者為《未來的錯覺:人類如何與AI共處》(In AI We Trust: Power, Illusion and Control of Predictive Algorithms)作者。)

本欄歡迎院校學者投稿,分享個人學術見解及研究成果,1400字為限,查詢及投稿請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9月1日教育版專欄「大學之道」。

延伸閱讀:

李立峯 - 應對虛假資訊:事實查證的專業化和影響力|博文通識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