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港產狀元僅23人 大減75%

2023-07-07 13:01

新冠疫情復常後,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首次放榜,一改近年「評分通脹」做法,港產狀元隨全球狀元人數銳減,由去年93人大跌至僅23人,減幅達75%。「狀元大戶」英基學校協會與多所本地學校,尖子人數均見減少。IB指因應社會疫後復常,等級分布已逐漸貼近疫前標準。有高教界人士預料,有利文憑試尖子入讀「神科」,大學亦應考慮調低非聯招生的取錄門檻。

本報教育組

男拔IB狀元林煜正(右)棄讀「神科」,往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攻讀音樂「追夢」。旁為同獲滿分的郭舜泓(左)與蘇子弘。
男拔IB狀元林煜正(右)棄讀「神科」,往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攻讀音樂「追夢」。旁為同獲滿分的郭舜泓(左)與蘇子弘。


本港共36所開辦IB課程的學校,合共2275名考生參加考核,今屆23人考獲滿分榮膺IB狀元,較去年93人按年大跌75%,人數創了2020年以來新低。反觀近年IB在疫下「評分通脹」,港產IB狀元在2021年一度飆升至130人,去年回落至93人。今屆全球約18萬考生中,考獲滿分的IB狀元由去年640人,跌至今年僅179人,跌幅72%,雖然港產狀元大減,但港生整體表現仍較佳,平均分達36.4分,較全球水平的30.2分,高出6分。


整體表現較全球水平高6分

多所本港學校的IB尖子人數下跌(見表),以往盛產IB狀元的英基學校協會,7所屬校共8人考獲滿分,較去年36人銳減;去年IB狀元達12人的聖保羅男女中學,今年僅誕1男1女IB狀元,平均分亦略低於去年。IB解釋今屆的等級分布調整至疫前水平,與其他國際考試做法看齊,是考慮到考生學習過程逐漸復常、較少受疫情影響,但強調已盡量減低疫情對考生升學進程的不利因素。

聖保羅男女中學兩名IB狀元,李穎希(左)與章俊霖均選擇赴美升學。 何健勇攝
聖保羅男女中學兩名IB狀元,李穎希(左)與章俊霖均選擇赴美升學。 何健勇攝

 

持IB等海外學歷的本地生,現時可透過非聯招方式報讀8所資助大學,與循聯招報讀的文憑試考生,競爭約15000個資助學額。有高教界人士估計,IB評分準則「復常」,部分獲有條件取錄的考生或大失預算,「差一兩分而未達要求,仍可按『實分』報讀,視乎面試表現擇優而取」。此消彼長下,他預料俗稱「英國高考」的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GCE A-Level)與文憑試考生,入讀醫科、環球金融等「神科」機會或更大。

兩大醫學院的非聯招醫科生比例,向來備受關注,香港大學今學年非聯招新生佔六成,中文大學則維持三成多。高教界人士分析,兩大各有295個醫科學額,聯招學額未盡用便撥至非聯招,如今達標的IB尖子減少,加上近年文憑試尖子傾向報讀中大,對港大醫學院構成挑戰,「現在要否調低非聯招的取錄分數?倘若收得太濫,學生水平相應拉低,對聯招取錄的文憑試尖子不公平,兩者差異太大亦影響學習體驗」。他指醫科有必要維持較高的收生要求,「否則收了卻讀不來,對學生也是折騰」。

至於「神科」以外的學科,高教界人士預料,長遠或考慮調低分數要求,「非『神科』卻以37分為門檻,真的要想想,全球平均分是30.2分,門檻訂於34、35分亦不算低」。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