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德中華優秀文化校園計劃大匯演7.16舉行 弘揚傳統美德

2023-07-14 12:21

中國的文化藝術對提升青少年文化自信、藝術修養及民族身份認同方面極具重要意義,但礙於現時中小學缺乏相關的課程內容及老師,因此善德基金會推行「善德學堂中華優秀文化校園計劃」,共為18間小學及1間特殊學校教授中國舞蹈、戲劇、中國武術、朗誦/語言藝術,讓學生領略不同的中華傳統美德,至今參與學生超過3800人,逾1萬人次參與,網上瀏覽量超過40萬。善德基金會將在本月16日舉行「善德學堂-中華優秀文化校園計劃大匯演」,展示參與同學的成果。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將表演「代父從軍」劇目。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將表演「代父從軍」劇目。

 

「中華優秀文化校園計劃」是善德基金會進行時間最長的青少年中華文化藝術教育公益項目,過去三年為超過3800名香港學生提供中華文化藝術的教育,並在活動中融入不同的中華傳統美德,2021年及2022年分別以「感恩尊重」和「仁愛關懷」為主題,今年主題「共融大同」,以忠孝節義的花木蘭作為主題的代表人物。

計劃共有四個課程項目,分別是中國舞蹈、中國武術、戲劇和朗誦/語言藝術,學校可在這四個課程項目中揀選兩項,並由專業導師到校教授,每間學校約有50名學生參加。

善德基金會常務副主席湯修齊表示:「善德學堂-中華優秀文化校園計劃選擇這四個課程項目,能突顯中華文化藝術。例如具五千年歷史的中國舞,歷經各朝文化的淬煉,學生透過學習中國舞的韻及美,以及花木蘭的事迹,以舞步表達出故事中人物的勇敢、不畏艱辛的強烈情感,突顯中國人堅毅不屈的精神。而作為

中國國粹的武術項目,學生透過學習不同傳統拳術,以及不同武術套路,如敬禮、套拳等,令初接觸武術的學生感受其魅力,亦明白中國武術博大精深,不同地方有不同派別,展現每一家武術的特色,是中華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環。」
  
大匯演將於本月16日舉辦,當日會有16間小學及1間特殊學校參與,學生透過武術、舞蹈、戲劇及朗誦4大項目中學習中華文化的價值。

 

參與計劃的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校長梁俊傑稱,學校選擇朗誦《長恨歌》,戲劇則以「代父從軍」作為練習的劇目,於三年級至五年級挑選學生參加,今年一月開始練習。梁俊傑說:「學生從花木蘭這個劇目,了解當時人民的生存條件、生活中的選擇、家人的關愛,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決心。」他又表示學校一直注重中華文化,留意到學生在參與計劃前後,增加對中國歷史的興趣,在中華文化和身份認同上有正面的認識和轉變。

參與「代父從軍」劇目的五年級學生謝英杰、關因彤、林彤陽和謝卓韻,均表示很高興參與今個劇目,負責飾演花木蘭的謝卓韻笑稱,訓練過程中令她最苦惱是「背劇本」,「劇本很多字,沉悶沒趣;反而透過花木蘭這角色,特意看了很多相關歷史書,了解人物性格特質,故事背後意思,愈看愈有趣。」在「代父從軍」中扮演花木蘭父親的謝英杰表示,學習戲劇增強了自信心和表達力,「除了學習到說話時要咬字清晰,亦可以透過眼神來做戲。」她希望,日後參與更多戲劇活動,傳揚中華文化。

善德基金會亦於今年推出「善德茶文化傳承計劃」,讓學生認識中國茶文化,從茶學學習到中國人謙、和、禮、敬的價值觀,作爲善德學堂的延續。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戲劇組同學合照,他們均表示很期待大匯演的演出。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陳呂重德紀念學校戲劇組同學合照,他們均表示很期待大匯演的演出。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