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東紅 - 寫意地寫詩|芽芽學英語
2023-05-08 15:17
我正在和一所小學製作一本詩集,昨天收到設計師給我的初稿,看到一篇又一篇由小一學生寫的詩時,感到興奮,因為,孩子終於可以不感到「guilty」地「想寫便寫」了,哈哈!
我觀察到,學英文幾乎就等同學文法。文法高於一切,當孩子文法有錯,再好的內容也被否定,所以,我們看到由幼稚園到小學再到中學,甚至大學,大家寫文章時總是小心翼翼,不容有失,通常他們的着眼點不是內容寫得如何,而是「grammar」有沒有出錯。這種現象當然讓孩子對語文感到恐懼,提筆時有壓力有障礙。
寫詩可不一樣,詩句既不在乎文法,又不在乎標點,甚至可以天馬行空,脫離現實;寫詩就是有這種無拘無束的自由,詩人在乎的是表達情感和與讀詩人的聯繫,寫詩多「寫意」呢!
昨天讀到有個孩子寫「Snake sees butterfly / Scared / Why? / Lion near」時,我會心微笑,簡單的幾個字已經有豐富的畫面,多神奇!
我們一開始給孩子上一節約半小時的課,在堂上先介紹和重溫一些字𢑥,再介紹一些短詩,我們給他們定下主題和一些方向,然後讓他們試寫;同時,我們也鼓勵孩子在方向上自由發揮,當他們可以無拘無束地想寫甚麼便寫甚麼,這份「真誠」,讀詩的人是會感受到的。
文法雖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當大家的焦點都放在文法上時,問題便會衍生:語文有很多面,邏輯是一面,藝術情感表達也是不容忽視的部分。我猜想,文法之所以被推崇是因為它能以對和錯的方式去評估(好像數學),這樣一來,評分自然容易「處理」,家長亦容易「掌握」(高分或低份)孩子的成績;這種「方便」驅使大家都往那里走,可是,用如此單一的方法評審語文能力,合乎邏輯嗎?明智嗎?
陳東紅
作者從事英語教育出版20年,任職於多家報社;現為教育顧問編輯、兒童刊物《BINGO!》出版人、專欄作者及到校講師。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5月8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