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筠媛 - 錄影中,請微笑?|家長教室

2023-02-28 15:20

近年,不論是因為僱用外傭、家中有年老/年幼/寵物,不少家庭都選擇安裝攝錄鏡頭,大家都因各種需要而習慣了它的存在。今天卻因港鐵上的一個小片段,令我有所反思。

「你坐在沙發怎做功課?立刻回書桌!」身旁的男士不是在講電話,而是看着家中的鏡頭,並通過鏡頭叮囑家中的小孩。當下我即感慨:「小孩很可憐呢!一舉一動都難逃父母的『鷹眼』!」

相信父母自然有其擔心及需要,攝錄鏡頭可能一時三刻未能移除,但我們能否想像,當子女的行為未如所期,而父母立即通過鏡頭指責/提醒,子女當下有何感覺?相信鏡頭的存在,原意的確是希望跟進子女在家的情況,並適時介入,惟我們除了通過鏡頭即時糾正,不如致電了解一下?可能家長會說︰「我致電回家,他一樣知道我是在鏡頭看到他的不是,有甚麼分別?」於我而言,兩者是溫度上的差別,電話是交談、是對話,鏡頭發聲很容易淪為機械式指令。

除了改變媒介外,我們也可多留意我們的說話,避免只給予公事的指示或責難。給予指示,實在是「快、靚、正」,是相對有效率的,但當子女只是簡單跟隨父母指令而未有自己思量,其實他們與機械人無異。在家長講座中,不時與家長分享「他管」與「自理」的概念。父母當然希望子女能自理,不用我們時刻提醒,惟當我們因着效率,每天傳遞指令之時,子女的責任變成父母的責任,漸漸地,他們不再理會自己當做之事,因為只需到適當時候,父母就會自動化身「響鬧功能」,那子女又何須事事上心呢?

資訊科技的發展的確帶來很多便利,但卻更容易令人際關係疏離,這是討論多年的議題,卻一直苦無對策。哪怕難題未能即時解決,亦值得家長們深思如何取得平衡呢!

(歡迎讀者就有關內容,致電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熱綫:2402 9230,查詢時間為星期一至五上午9時至晚上6時)


鄭芷琪
本欄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社工及嘉賓輪流執筆,與讀者分享親職教育經驗;本文作者為鄭芷琪姑娘。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3年2月28日教育版專欄「親子同路」。


延伸閱讀:

黃筠媛 - 不能「快」的親子溝通|家長教室

家長教室|提升學習動機的妙法

家長教室|暴風期的孩子

家長教室|你是否對自己過於嚴謹?

家長教室|給孩子最好的是否就是最好?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