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資訊|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網上講座 探討如何加強市民對數據運用的信心 共同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2022-05-25 09:00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於今年4月29日舉辦「信任與智慧城市發展」網上講座,探討公共機構如何加強市民對於開放個人數據的信心,一同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項目團隊 - 由左至右: 馬雅燕博士, 陳秀琼博士, Dionysios Stivas博士, Alistair Cole教授, 張文偉博士, 葉家威博士, 黎明浚先生)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於今年4月29日舉辦「信任與智慧城市發展」網上講座,探討公共機構如何加強市民對於開放個人數據的信心,一同參與智慧城市的建設。(項目團隊 - 由左至右: 馬雅燕博士, 陳秀琼博士, Dionysios Stivas博士, Alistair Cole教授, 張文偉博士, 葉家威博士, 黎明浚先生)

香港身為重視科技發展及應用的國際城市,政府及相關科創公司經常強調科技發展如何有利建設電子化的智慧城市,令市民生活更加便利。發展智慧城市意味着機構需運用資訊科技(ICT)及電子服務收集數據,在發展過程中不單要保證個人數據安全,相關的智慧城市政策亦需在交通運輸、生活、經濟、環境、市民及管治方面達至可持續發展。香港的科技應用發展藍圖源遠流長,特區政府成立不久後已將數碼化發展視為重點政策之一,例如早於1998年推出的《2001數碼21資訊科技策略》就圍繞培育科技人才、建設電子政府及促進科技應用等層面為香港步入數碼化發展擬定方向。建設智慧城市很大程度上代表香港高度重視科技層面的應用,將之視為國際都市應具備的軟實力之一。

但建設智慧城市需從普羅市民之中收集數據並將之應用,這無形中會引起市民對公共機構及私人公司對數據收集的疑慮。負責這次「信任與智慧城市發展」網上講座的首席研究員Alistair Cole教授是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主任,講座已於4月29日順利舉行。Alistair Cole教授將為我們介紹智慧城市政策在香港的實行狀況,另外兩位講者包括來自德國的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香港代表處主管Axel Harneit-Sievers博士及思匯政策研究所氣候變化及夥伴合作主管姚俊業將分別從歷史、政治及環保角度為我們分析發展智慧城市面臨的挑戰。


普羅大眾對建設智慧城市了解不足

為了加深科技發展步伐,政府於2020年發佈《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計劃(第一期於2017年發佈)。這份更新版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提倡在交通運輸、生活、經濟、環境、市民及管治六大方面投放資源,意圖將香港建設成一個世界級的智慧城市。於2017年發佈的第一版計劃主要針對上述六大範疇推出76項相應政策,更新版的計劃書將相關政策擴展至超過130項,擴大覆及範圍。這份計劃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吸引商業投資活動、推廣長者友善設施及令香港變得更環保。為了了解香港市民對《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計劃的看法,浸大研究團隊於2021年3月至4月間對全港市民進行調查,卻得出頗為耐人尋味的結果。

浸大研究團隊向受訪者問及他們對《香港智慧城市藍圖》有甚麼看法以及有何認識,有多達41%受訪者表示從來沒有聽過《香港智慧城市藍圖》,只有8%受訪者能講出有關的內容。研究結果顯示大部份人都不清楚《香港智慧城市藍圖》的概念,但在個人層面上,受訪者都對計劃有關交通運輸、生活、市民和環境這些內容表示正面肯定及支持。由此可見,不少受訪者了解過後都明白到智慧城市的發展不止局限於科技層面的升級,在智慧能源及智慧出行這些公共服務領域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才是計劃最核心的精神。這個研究結果顯示,政府在推行智慧城市政策時單從科技層面上推廣是不足夠的,如何令市民信服計劃的內容、對計劃有更深刻的認知才是關鍵。


建設智慧城市必須依賴市民的信任

從上述Alistair Cole教授的研究結果發現,香港無疑有很好的基建及創科環境,市民可隨時使用智能電話、電腦上網獲取資訊,又可以使用公共智能設施便利日常生活。這些科技的應用在市民的生活層面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整體上而言科技應用是利多於弊的。但另一方面,Alistair Cole教授指出,隨着人們對使用數據產生依賴,亦引起他們對數據應用及公共機構產生不信任。香港市民雖然支持發展科技,但同時希望相關的個人數據能得到使用機構的妥善保存,並確保數據用得其所,有88%受訪者認為應擁有保護個人資料的權利。發展可靠的數碼化城市需全民參與才能成事,相關機構必須設法贏得市民的信任。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主任Alistair Cole教授是這次計劃的首席研究員。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主任Alistair Cole教授是這次計劃的首席研究員。

 

Alistair Cole教授總結這次網上講座有三大重點值得借鑑,首先要鼓勵市民提供個人數據必須提升政策透明度; 在制定相關政策時必須仔細考慮應用個人數據時面臨的道德層面問題,才能有效推行智慧城市建設計劃;最後,必須提升市民對建設智慧城市的接受度,相比起其他城市如東京、首爾、新加坡及深圳,香港在建設智慧城市方面仍與其他國際城市有一定的距離。

參與這次網上講座的包括來自各地不同領域的學者,共同就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的議題發表意見。
參與這次網上講座的包括來自各地不同領域的學者,共同就香港發展智慧城市的議題發表意見。

 


歐洲的智慧城市發展有甚麼值得參考之處

來自德國的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香港代表處主管Axel Harneit-Sievers博士表示,大部份的歐洲城市對發展智慧城市都有着複雜的態度。身為歷史及政治學者,Axel跟我們分享歐洲人對科技為何同時存着信任及不信任的態度。他舉例指出德國人普遍追求高度自治,如政府要強制德國人安裝「安心出行」這類疫情追蹤應用程式是不太可能的。但Axel亦讚揚香港政府在發展智慧出行方面有很好的成效,例如發展地鐵這類大型公共交通工具能有效解決交通擠塞。他認為香港在發展基建項目方面值得不少德國城市仿效,其公共運輸的應用成效是值得推廣。

來自德國的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香港代表處主管Axel Harneit-Sievers博士是其中一位講者。
來自德國的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香港代表處主管Axel Harneit-Sievers博士是其中一位講者。

 

Axel 分享他觀察到亞洲人對智慧城市的發展普遍有着未來主義的想像,例如將智慧城市描述成一個充滿高科技元素的地方。但在德國或其他歐洲城市,人民不會認為科技發展是展現智能的唯一準則,真正可行的發展方案應是發展科技的同時亦能保存歷史文化,恰如其分地享受科技的便利。亞洲的大城市一般對數據及科技應用產生依賴,而歐洲城市則強調發展科技的同時,要兼顧可持續發展及環保。

Axel大概一年多前到海因里希·伯爾基金會的香港代表處擔任主管,他了解到香港在發展城市數碼化過程中與歐洲城市顯出截然不同態度,後者較強調新舊共融的城市景觀,而兩者對待科技亦有相異的態度。總括而言,他認為市民如能主動參與政策制定能令管治更有效率,市民的參與是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一步。而現在最迫在眉睫的全球性議題是氣侯問題,人們必須共同努力才能拯救地球。


香港可在環保議題上扮演領導者角色 將有利推行智慧城市                      

隨着愈來愈多企業投入到碳中和、綠色金融及可持續發展這些議題當中,發展智慧城市所運用到技術及運作亦不可避免地與環保議題產生連結,如何有效地減少碳排放並達至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國際城市或智慧城市要面對的挑戰。從事環保工作多年、思匯政策研究所氣候變化及夥伴合作主管姚俊業表示,由於香港有很好的創科環境,而政府亦有推出一系列的減碳行動,例如《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香港絕對可在氣候變遷這類環保議題上扮演領導者的角色。

姚俊業續指,碳排放或環保問題與浸會大學這次舉行的網上講座主題:「信任與智慧城市發展」網上講座有着緊密的聯繫,推行環保政策及減碳措施必須全民參與才能成事。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數據必須達到資訊透明化才能有利政府制定環保政策,但要說服普羅市民及企業開放個人電子數據十分困難,市民對政府的信任不足,當中涉及的信任問題將成為執行科技及環保政策的一大阻礙。

如政府收集市民交通狀況的數據目的是為了改善交通阻塞及優化交通配套,但要從公共交通營運商取得市民的數據並不客易,往往會招致普羅大眾不少反對聲音。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必須想辦法贏回市民的信任。另外,不少企業為了營利而缺乏動力參與制定環保政策及進行「綠色企業」改革,如能說服企業參與環保行動,相信對智慧城市的發展必定大有助益。


加強國際合作 制定長遠政策達至可持續發展

姚俊業分享了一些他在國際環保機構工作的見聞,他表示從不少跨國合作及經驗交流中明白到要令智慧城市發展得更好,必須認真面對碳中和及氣氛變遷這類環保議題。他舉出中國內地和英國作例子,內地政府和英國政府努力發展不同的智慧城市方案,提出一些針對能源、交通運輸及綠色金融等涉及可持續發展的政策,並致力與其他國家交流相關經驗,致力在全球範圍推行合作方案,國際之間的合作及努力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思匯政策研究所氣候變化及夥伴合作主管姚俊業代表香港業界參與是次浸會大學的網上講座。
思匯政策研究所氣候變化及夥伴合作主管姚俊業代表香港業界參與是次浸會大學的網上講座。

 

香港政府可從國際交流中取得相關經驗並運用到政策制定當中,亦可透過活動宣傳及制定鼓勵措施說服普羅大眾參與其中。現代人生活離不開科技,如能將日常生活模式中產生的數據量化,便可應用到長遠的環保政策當中,推廣智慧城市的發展。例如收集市民的用電數據及模式,電力公司及冷氣機制造商合作制作更環保的方案解決碳排放問題:電力公司能根據市民的用電數據合理預測使用多少燃料,減少不必要的浪費;市民可更有效益地用電,同時減少電費支出,是一個雙贏方案。

要說服市民提供個人數據,政府必須令相關政策透明化並透過宣傳講解發展智慧城市的好處,證明人們的生活與數據應用密不可分,用軟性手段鼓勵市民參與其中。姚俊業認為浸會大學這次推出的網上講座意義深遠,政府及相關企業可從中獲得不少寶貴的國際交流經驗作參考,加強市民對數據運用的信心。

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
學系主任:Alistair Cole
查詢:3411 5669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址:https://gis.hkbu.edu.hk/
請到Twitter推特發表智慧城市項目相關意見:@HkbuGis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