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3歲定80? 認識決定性格的關鍵因素

2022-03-14 17:40

有人主張小朋友的性格一出生就已註定,也有人持相反意見,認為人是環境的動物,性格是後天才建立起來的,不知道各位讀者有何看法呢? 

的確,世上絕少事情非黑即白,不少研究似乎都認同性格既有先天基因的形成部分,亦有後天因教養和經驗而來的影響成分,二者的比重不一而定。先天的性情(temperament)包括例如內向慢熱、外向好奇;謹慎仔細、直覺創意等,父母或者都可以從與嬰幼兒互動中留意得到,而這階段如果基因上有特殊遺傳,例如自閉症譜系、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的基因,也會有一些表徵讓照顧者或幼兒班老師察覺得到。而兒童在四、五歲時,會開始模仿父母,也會猜測如何可以獲得父母的愛,繼而發展出其他性格(personality)特徵;可見父母如何回應子女於日常的表現,在這階段是塑造兒童性格的重要影響因素。


接納特殊情緒行為

值得留意的是,先天腦部有特殊發展的兒童,如上文提及的自閉症譜系、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傾向,某些意見會認為過早評估或會標籤或限制了兒童的發展,這當然是可能的副作用。不過正面來說,這些先天狀況的評估,或者可以讓父母增加對子女的體諒和包容,明白孩子並非故意與自己對着幹,或者屢勸不改,而是本身有先天的行為傾向。

進一步而言,我們亦可預期,父母面對有特殊發展需要子女的態度,其實與這些孩童的行為表徵互相影響。筆者於臨牀輔導個案上,有見過案主憶述兒時父母因為抗拒接受他有過度活躍的症狀,而不肯為其安排評估和跟進,案主於是判斷他在課堂坐唔定,以及在同儕間經歷的社交困難,皆是自己的弱點缺陷,覺得是自己一個人在孤單面對這些困難,長遠影響他的自尊,以及對別人的信任。

事實上,近年腦部和心理研究的指向,均提到焦慮感會影響兒童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的發展,這部分包含讓兒童表現邏輯性、發展反思能力,以致能夠靈活和平靜處理當下事情,明顯地,這些能力正是控制衝動言語和行為的重要元素。


從旁指導 建立自尊

換句話說,父母接納子女的特殊情緒和行為表現,加以安撫,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在設定界限的同時,與他們一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態度有助孩子的前額葉皮質發展,長遠幫助他們能夠專注學習,自我調節行為,不但過度活躍等衝動行為會有改善,其他有先天發展狀況的孩子也會在這些父母情緒指導(emotional coaching)的過程中,經歷自尊心的建立、提升對他人的信任。


文︰Kelly媽媽(80後婚姻及家庭治療師,兩個孩子的媽媽。)

電郵︰[email protected]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3月14日教育版「小手牽大手」,原文標題為〈三歲定八十?〉。


延伸閱讀:

家庭關係|從夫妻到新手父母 如何兼顧育兒與伴侶關係 

子女不符父母期望? 家庭治療師:家長不應過於自責 

親子關係|有其父必有其子 家庭治療師分析《IT狗》中的父親形象 

親子育兒|忍唔住體罰子女? 家庭治療師:可能與家長童年經歷相關 

親子育兒|看見子女爭執 父母情緒失控 可能與童年陰影有關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