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疫情歷史

2022-02-18 13:11

疫情反覆多變,本有好轉迹象,但近月卻是漸趨嚴重,確診數字創下新高,全港人心惶惶。本以為即將結束的疫情捲土重來,令不少人沮喪氣餒。恐懼固然可以理解,但如果失敗主義蔓延下去,卻容易令人精神頹喪。此情此境,我們更應回顧歷史,學會與時局共存。

現在疫情反覆,看似永沒盡頭,但其實這往往是我們的錯覺。以往許多學者都主張歷史是循環式發展,即是治亂興衰會不斷循環,盛極而衰,周而復始。因為人類總會犯上同樣的錯誤,如黑格爾所講,不能在歷史中吸取任何教訓。這種歷史觀固有一定道理,卻並非事實之全部。

在此之上,梁啟超提出了歷史是螺旋式發展的,就像DNA的形狀一樣。意思是歷史當然會有治亂興衰的循環,卻並非一直重複,而是一邊旋轉、一邊進步,慢慢取得進展。以疫症為例,人類直至現在固然不能擺脫疾病,但隨着醫學昌明,應對疫情的能力已經日漸加強。故比起中世紀的黑死病,乃至近代的西班牙流感,今次疫情已不算嚴重,人類也能在短時間內研製出疫苗及藥物。

既然如此,面對疫情等大時代的困局,我們更要沉着應對,積極適應並謀求發展。疫情下困在家中,不能和親朋好友相聚,固然有不便之處。牛頓通過觀察掉落的蘋果,從而發現地心吸力的故事,相信讀者也耳熟能詳。但其實這段經歷,也是在當時倫敦發生瘟疫、牛頓回鄉避疫的時候發生。如果那時候他是自怨自艾,抱怨失去在城市的生活,而不是繼續研究學術,又會如何呢?疫情其實也是減少交遊、專注學問的好機會。

往大處看,人類正是要以史為鏡,跨過重複的錯誤,才能做到螺旋式發展,而不是原地踏步。「沙士」之後,市民建立了良好的衞生習慣,才能在今次疫情初期妥善應對。政府當年也有檢討改革,如建議設立傳染病醫院等等。這次疫情,相信也是自我檢討的契機。

當我們明白事情發展的規律,便會明白世事往往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歷史規律互為因果,造就了人類在困境中依然不斷進步。疫情之下,共勉之!


周正賢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成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法律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2月1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柳暗花明又一村〉。


延伸閱讀:

遊覽歷史建築 趣味讀國史 

節日歷史|英法德三軍曾於一戰期間休戰 只為慶祝聖誕節? 

歷史非永恆不變 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嘗試考慮不同角度 

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 教你以史為鑑 

青史劄記|國史教學心迹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