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歷史建築 趣味讀國史

2022-02-03 12:30

常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實際上,習史者「行萬里路」目的何在?筆者認為「行萬里路」能使學子觀察歷史留下的「築」迹,從文物的一磚一瓦讀懂國史。

除了紙本上的記載,歷史建築也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材料。以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為例,這座書院在北宋初期成立,著名歷史人物朱熹、張栻、王陽明曾在此講學;南宋著名「朱張會講」猶如躍然於眼前。歷經多次復修重建,書院得以保存下來,成為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通過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書院,學子可以從書院的布局、牌匾等建築物,加深對中國學校教育史、思想史、宋明時代特色的認識。現存的北京天壇、萬里長城、四合院等,都見證着時代的發展進程。可見,歷史建築是學子習史的「活」教材,學子能以相對互動的形式學習國史。

再者,參觀歷史建築也可以啟發學生對研習國史的興趣。對於一些並非研習歷史的學子而言,歷史似乎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然而,歷史建築是一個理想的媒介,讓學子明白歷史是看得見的、並不是一堆文字而已。

不少學子認為學習歷史乏味,源於對學習歷史存在誤解,以為僅限於背誦。實際上,親身體驗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方法。如今天仍屹立於廣東開平的碉樓建築,這些碉樓曾經一方面為居民提供住所,另一方面保障了村落居民的安全。由於碉樓建築矗立於村落,有居高臨下之勢,村民能在樓上擊退盜賊。如學子能親身接觸到碉樓建築,追尋前人在歷史留下的足迹,相信他們會更清楚古今之間的關係,明白到今天的發展是建基於前人的努力之上。因此,學子便不會「誤」以為歷史是脫離現實生活、沉悶的一門學問了。

雖然歷史是發生在過去的事,但是它與現今世界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接觸歷史建築只是學子學習歷史的起點,這些建築物盛載的人和事、情和理,才是學子需要多加關注的部分。因為學習歷史,就是一門學習「人」的學問。


張瑋宗
作者為青年史學家年獎2019得主,國史教育中心(香港)青年組委員,現就讀香港大學文學院。

文章刊於《星島日報》2022年1月28日教育版專欄「學與教」,原文標題為〈歷史築迹〉。


延伸閱讀:

節日歷史|英法德三軍曾於一戰期間休戰 只為慶祝聖誕節?

歷史非永恆不變 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嘗試考慮不同角度

青年史學家年獎得主 教你以史為鑑

青史劄記|國史教學心迹

青史劄記|時代與知識分子


立即下載|全新《星島頭條》APP:https://bit.ly/3yLrgYZ
 

關鍵字

最新回應

關鍵字

相關新聞

中國文化受尊敬之處

2022-01-25 12:53:10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