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專欄】疫情下的小確幸

2020-04-02 12:38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疫情下的香港孩子,大部分的興趣班補習班取消,少去了親子餐廳、各種遊樂設施和主題公園,學校不再是孩子的重心,家庭教育的比例大大提高,多了留在家和家人相處。雖然很多家庭的收入和消費減少,商場和街上也幾乎沒有公眾娛樂活動,生活和社交看似變得更單調,「正常校園學習」的生活看似遙遙無期。

生活看似困難多了,但我發現仍常常要為生活小事奔走:要購買甚麼去滿足一家的生活?甚麼訊息忘了回覆?甚麼賬單未處理好?讓孩子接觸甚麼活動開闊他的眼光等。這些不是不重要,但太專注於這些事情,用過多的精力去追求表面的「行程」和「物質」,就慢慢只會用世俗的眼光去定義甚麼是美好的生活。

採取新安排

事實上,在這麼困難時刻,很多大人還是讓我的孩子切實感受到甚麼是公義和愛。

陳皮上unschooling機構愛童行,因疫情關係曾在一月中起停課一個月。之後,校長和老師採取相應措施,除了要小孩、老師勤洗手和長期戴口罩外,復課後亦改成周一、三、五到戶外教學(孩子分成小組自由探索學習),周二、四用電話交流、WhatsApp講語音故事和Facebook live自由參與共學,家長亦會按自己意願互相託兒或相約到郊外遊玩。校長更購入船隻和考上船長駕照,讓愛童行的孩子有更多的戶外體驗。雖然疫情令機構收入大減,但他都體諒此刻面對經濟困難的 家庭暫免學費或資助學費,寧可對外籌款資助這些孩子,亦不想他們終止在愛童行的美好學習。

了解孩子情緒

弟弟出生後才不到兩個月,全家人還在適應中,包括陳皮,因此他最近情緒很不好。和同學A到戶外放電時,陳皮竟拿起石頭掟向同學爸爸的車子。事後同學爸爸沒有怪責的意思,只給予溫柔提醒下次要小心,並繼續做義務校巴司機, 多次接送陳皮和同學即興到戶外放電。

和同學B、C、D遊玩時,陳皮亦多了「搞破壞」的小動作,同學家長們也沒有討厭他,除了溫柔教導外,更關心他是否因還在適應成為哥哥而令他有這些舉動。大家亦和我分享很多自己孩子「搞破壞」的時候,彼此互相鼓勵,擁抱每個 「難搞」的育兒時光。陳皮放學時不願走,在老師耐心勸勉時竟打了老師手臂幾下,老師轉告我時着眼點也是關愛孩子,叫我和孩子聊聊心事。

成人作為榜樣

家中聘請的陪月姨姨沒有足夠口罩,陳皮爸爸堅持送上多個全新口罩給她,不收分文。然後發現陳皮不夠兒童口罩時,在爸媽沒向外求救下,竟有多位朋友主動送上兒童口罩給陳皮。孩子需要有這樣的大人給他成為榜樣,令日後無論生活上面對甚麼困難,才可以努力活得更美好。

天災無法掌控,但現今大部分的不幸也是來自人禍。下一代要戰勝不公和黑暗,只能通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為孩子塑造一顆美好、善良而不怕破碎跌倒的心,要是能做到,我們下一代的社會才會有公義和愛。而孩子學習公義的最好方式,就是觀察身邊的成人,從爸媽和老師身上,學習面對失敗和無法掌控情況時該如何應對。

作者:鄧家怡

《親子王》授權轉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