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園區處巿中心 便利培育創科生態系統

2024-10-24 00:00

MaRS園區在2005年啟用,由舊多倫多全科醫院改建而成,並分割為不同區域,並設大量實驗室空間。
MaRS園區在2005年啟用,由舊多倫多全科醫院改建而成,並分割為不同區域,並設大量實驗室空間。

孕育創新需良好土壤,加拿大過去4年間,便先後誕生2名諾貝爾醫學獎及物理學獎得主。《星島》記者亦走訪當地創科樞紐MaRS Discovery District,其行政總裁Alison Nankivell指,園區位處多倫多巿中心,鄰近重點大學和醫院,有地利之便培育「創科生態系統」;目前重點培育清潔科技(CleanTech)、生命科學(Life Science),以及包括AI研發在內的深度技術(Deep Tech)企業,其產出收入高達115億美元,更獲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青睞。

MaRS是北美最大的創新中心,現支援約1200間創科公司,Alison指園區佔地150萬平方英尺,除提供辦公室、實驗室及會議空間,及作為早期孵化器外,也會通過數據、技術分析、行銷及融資等支持,助具潛力公司成長為1億美元收入的大企業。她指,現今技術發展離不開AI,與氣候、健康等領域亦互相扣連,故聚焦培育三大類別產業,並與全球逾50個合作夥伴攜手推動創新,「像人口老化下,駕駛者或因年長行動不便,汽車設計亦要支援其行動力、聽力等障礙;銀行為助客戶減少碳排放,也會與我們合作制訂氣候策略。」
70%空間「濕實驗室」作研究

談及園區優勢,曾客居香港數年的Alison指,與香港策略不同,MaRS位於鬧巿,與多倫多大學、多倫多全科醫院、安大略省省議會等重要建築僅數街之遙,亦鄰近專攻AI的Schwartz Reisman創新中心,且MaRS由舊醫院改建而成,屬互聯建築,有通勤和學術交流等便利;而香港創科區域集中在郊區,有空間優勢再作發展。

同時,初創最需要實驗室等基礎設施,故MaRS有70%空間是「濕實驗室」,可作生物及化學相關研究,「但考慮初創未必須完整大型實驗室空間,故部分採用共用模式。」

以MaRS的強生創新JLABS為例,佔地4萬平方英尺的設施劃分為多個共用實驗室空間,初創可分享3D打印機、顯微鏡、培育箱等儀器,毋須自行斥巨資購入,也方便研究人員跨界交流。

MaRS從加拿大聯邦政府及省政府獲得約1400萬美元預算,以支持創投服務項目;目前全國約60%的創投支持活動均發生在園區中。但Alison強調,MaRS成功非因「有政府機構坐在這裏說話」,亦盡量不涉及政府策略,目的也非賺錢,而是通過公私營協作,助初創尋找發展機遇,為加拿大創造收入。

她以李嘉誠為例,稱他作為有遠見的慈善家,與加拿大的醫療及生物技術發展均有緊密聯繫,旗下維港投資亦對MaRS的生態圈及初創感興趣。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