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舊線路舊 「升呢」智慧屋邨有難度

2024-10-22 00:00

《施政報告》指出,房委會已選定10條公共屋邨作為「智慧屋邨管理」試點,並於明年起建立「中央物業管理平台」。
《施政報告》指出,房委會已選定10條公共屋邨作為「智慧屋邨管理」試點,並於明年起建立「中央物業管理平台」。

港府近年積極建立智慧城市,連續兩年《施政報告》皆有提及「智慧屋邨管理」,房委會已選定10條公共屋邨作為試點,試行物聯網感測器、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並於明年起建立「中央物業管理平台」。有物管業人士指,智慧屋邨是大趨勢,許多私人屋苑早有應用相關科技,現由政府牽頭引入公屋管理屬好開始。但有科技公司直言,相關技術非新鮮事,內地屋苑發展成熟,而過去為本地屋苑升級設備時,曾面對線路過舊、前線人員不適應、缺乏資金等挑戰。有業內人士建議,港府亦要協助單幢式舊樓作智慧管理,才能全城同步。

「智慧屋邨管理」範疇廣闊,例如門禁系統,或利用流動鏡頭追蹤高空擲物源頭、探測渠管淤塞及違例泊車等問題,甚或有工作機械人負責清潔和保安巡邏等,皆有助提升管理效率及服務質素。今年1月,房屋局與香港智能建造研發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其中會透過引入不同智能設備和科技,如利用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及行動裝置等,協助屋邨日常管理,令前線工作更快捷有效,優化物業管理流程。
中央物管平台省人手提效率

有物管業人士指,香港房屋急速發展,人手一直供不應求,科技有助減輕前線同事的壓力。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長游錦輝指,物管是人手密集的行業,透過智慧型鏡頭24小時監察人流,在後樓梯等較少人經過的「暗位」加裝動態感應器,可以減少人力巡查。香港物業管理公司協會前會長陳志球博士同意指,智慧屋邨是大趨勢,可加強工作效率,如應用物聯網檢查渠管有否滲漏並發出信號,甚或靠航拍機檢查外牆滲水等。

至於在明年起建立「中央物業管理平台」,陳志球指,其公司早年亦投資過千萬元建設相關平台作中央監控,當物管公司同時管理多個屋苑逾百座大廈時,中央控制室可以集齊眾多樓宇的數據,如公眾地方有水浸,在水位達警界線前,物聯網系統已響起警報。他又指,有商場裝設智慧型攝影機,當商場關門後探測到場內有異物移動,尤其是銀行櫃員機附近等位置,都會馬上傳送實時影像至控制室,作出警示,「前線人員可以馬上調配人手處理,加強效率。」

相關智慧管理模式非新鮮事,許多私人樓宇皆有應用。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首席講師霍偉棟博士指,現時大部分屋邨都有閉路電視系統,只要在中央控制中心加設人工智能的圖形處理器(GPU),再配合相關軟件就可以做到智慧監察;門禁系統更是常見,近年生物辨識技術漸趨成熟,應用人面識別亦非難事。他指,流動鏡頭較常是「自動波」偵測,故維護成本多用於軟件升級,而相關技術已經頗為成熟,亦有應用於兒童院舍的安全監控。他補充,部分私人屋苑內有游泳池,已設人工智能遇溺偵測系統,透過智慧鏡頭分辨泳客的動作,協助救生員工作;甚至有鏡頭偵測違例泊車。
借鑑內地建智慧保安消防系統

香港工程師學會資訊科技分部回覆指,屋邨管理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利用科技改善,尤其是在能源效益、廢物回收分類、樓宇安全等方面;而內地有很多輔助長者和傷殘人士在家生活的人工智能設備,香港部分初創公司也有借鑑內地情況,創建不同家居系統。此外,學會的電子分部亦指,建設智慧屋邨取決於面積、建築設計和結構、使用者需求等多項因素;除了感測水喉漏水及高空擲物等,可考慮裝設浴室或廁所渠管漏水感測器、煤氣洩漏感測器等。

內地實行智慧屋邨,除了基本保安監控,有屋苑裝設智慧消防系統,該些智慧型攝影機可因應室內物體異常升溫,對控制中心發出警報,相關人員便可透過影像,實時確認是否有火警發生,而系統亦會記錄大廈消防安全設施的運作狀態,方便各單位作出應對。除此之外,部分省市以小區為單位,進行智慧化配套提升,除了全景監控,於小區和樓宇出入口安裝人面辨識系統,實現封閉式管理,更設立社區綜合服務流動應用程式,區內居民可以透過程式為各項服務繳款、向物管人員通報需要維修事項等,亦設「智能門禁」,實行遠程開門、申請訪客到訪、以二維碼開門等,加強保安。
業界籲增補貼全城同步智能化

香港也有私人屋苑,為住客提供應用程式管理服務,住戶可以透過程式繳交管理費及預約會所設施等。不過,提供一站式防盜保安系統服務的聯升科技有限公司,其銷售經理梁先生坦言,本地應用科技管理對比內地仍算落後。他舉例,部分內地屋苑停車場會以不同顏色的信號燈,提示車主哪裏有空置車位,甚至在車輛駛入停車場閘口當刻,已有智能系統分配好泊車位,再引領車主駛至。他坦言,許多智慧管理技術已研發多年,只是香港尚未普及。

即使坊間已有不同智慧管理方案,要替舊式大廈更新系統,實際或有不少挑戰。據了解,閉路電視的制式已經改變,傳統使用模擬信號傳輸視頻,影像質量較低,新式則採用數碼信號傳輸視頻,分辨率較高,影像質素亦較「高清」。

有不願具名的科技系統公司負責人指,過去曾因大廈的線路系統過舊,無法直接加裝智慧系統,然而重新鋪設線路需要進行挖地工作,最終工程無疾而終。他又指,曾有部門邀請其公司替樓宇更換面容辨識的打卡機,以防外判工人「代打卡」的情況,無奈某些外判工身兼保安及清潔兩職,要靠工人註冊證的資料分辨,受影響員工又擔心其個人資料外洩不願配合;部分員工揚言已習慣舊有「打卡」系統的界面,希望公司更新系統同時保留舊有界面。他說,技術早已齊備,卻因不同原因,如管理層不願額外花費資源等,無法更新樓宇設備,「在香港推動智慧管理,阻力很大。」

此外,游錦輝指,除公共屋邨外,許多舊式私人樓宇的網絡鋪設尚未完善,或難以應用智能科技,建議政府考慮補貼,助全港大廈共同趨向智能化,全城同步。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