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基建先行 刺激經濟

2024-08-16 00:00

在中央堅實支持下,香港經濟自疫情後持續恢復。近月市場數字反映,店舖空置率已由2020年第三季的18.3%下降至最近的6.6%,顯示市道正逐步恢復。不過,受制於全球經濟環境與地緣政治局勢的不確定性,外圍整體氣氛持續疲弱,香港經濟面臨的挑戰仍未消除。各行各業都有企業面臨經營困難和資金周轉等問題,其中最受打擊的一環是建造業。

有建築師行近日公開指由於工程項目大減,導致行內經營困難,需要裁員,正處於「掙扎求存的臨界點」,希望政府能出手助業界渡難關,重啟暫緩工程項目。

過去一年,香港的樓市和股市表現不理想,政府的賣地收入減少。香港乃全球最審慎理財的經濟體之一,政府要打破僵局,激活經濟,便不能抱持被動的看門人角色,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開拓新的經濟來源。

建造業是一直推動本港經濟及社會發展的動力。基建投資也作為刺激經濟逆周期的主要措施。善用儲備投放在香港造地或基建項目,提升本港生產力,打好各類型基建的穩固基礎。長遠來說會帶來巨大的乘數效應,為總體經濟增長帶來正面刺激。

可惜的是,「北部都會區」提出至今三年,仍留在土地規劃的前期作業上。現在市場前景不明朗,發展商投地意欲自然加倍審慎,單有藍圖不足以刺激投資氣氛。要推動這些長遠發展願景轉化為聽得到、看得見市場迴響,其中一個指標是基建設施能否如期落實,例如交通配套、教育醫療等設施。行動決定一切,所以政府在發展這些新地區時,不要只懂談願景,要做願景,必須基建先行,增強發展商投地的誘因。

此刻香港經濟正是需要提振之際,要加快本港經濟谷底反彈的步伐,推動大型基建項目是刺激內需、改善建造業就業狀況的重要一步。大型基建項目涉及多個環節,政府可以開放態度考慮不同財務安排,適度運用市場資金,包括「公私營合作模式」為基建項目融資;也可將公司上市,讓市民成為股東,增加市民對該項目的支持。過去香港有很多大型發展項目都是以「公私營合作模式」進行,例如「機場三跑」較其他政府工程相比,沒有超支超時,值得參考。

林健鋒
經民聯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