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首季120項工程 防洪作用見成效

2024-05-24 00:00

正在觀塘區建造秀雅道遊樂場蓄洪池,容量約6.4萬立方米。
正在觀塘區建造秀雅道遊樂場蓄洪池,容量約6.4萬立方米。

近年極端天氣越趨頻繁,本港預計下月將進入雨季,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在去年9月特大暴雨後,署方進行一系列跟進工作,包括120項小型改善工程,大部分已在今年首季完成。現時共有11項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在今年至2030年間陸續完成。署方亦將於本月內向立法會申請7項雨水排放改善工程的撥款。相關工程涵蓋超過20萬立方米的蓄洪池,及超過10公里的雨水渠長度,冀進一步改善各區的排洪能力。
本月兩次紅雨迅速排雨水

莫永昌指,全球共識是不能杜絕水浸,而是要加强排洪。當局已根據去年暴雨經驗,識別及加強巡查220個容易水浸地點,強化緊急事故控制中心運作,並將緊急應變隊伍由70隊增至160隊,運作基地則增至30個。他說,強化措施在本月4日及21日發生的兩次紅色暴雨下均有發揮作用,兩場暴雨所造成的水浸都在1至2小時內消除。

他續稱,署方也應用創新技術防洪及改善渠務措施,在收集街道水浸訊息方面,署方在元朗及尖沙咀區試行使用人工智能的水浸監測系統,應用視覺語言模型,實時分析水浸情況,以及利用球形地下管道檢測機械人,提高在渠務設施的湍流環境中進行檢測時的穩定性等。

莫永昌也提到,正進行應對海平面上升和極端降雨的防洪管理策略規劃研究,預計本年底完成。他指,已於3月更新「雨水排放系統手冊」,上調設計雨量參數,推算至2050年,在「二百年一遇」的場景下,設計雨量參數標準已提高,亦會適時再檢討,而上調的雨量參數足以抵禦未來的惡劣天氣,令香港的水浸風險更可控。

去年9月世紀暴雨期間,觀塘區多處出現嚴重水浸。渠務署表示,正在觀塘區建造秀雅道遊樂場蓄洪池,容量約6.4萬立方米、約等於26個標準泳池的容量,建成後將成為本港第二大蓄洪池。工程耗資逾9.3億元,於前年9月開展,預計2028年完成。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