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車研復活「搵番人群」吸金

2024-05-19 00:00

有營運美食車的蔡振強指,在固定地點營運未必不利,最重要是地點的人流足夠。
有營運美食車的蔡振強指,在固定地點營運未必不利,最重要是地點的人流足夠。

發展海濱可為本港的景點注入生機。海濱事務委員會主席吳永順早前倡訂立較寬鬆規範,讓美食車可如雪糕車般,在海濱等不同地區遊走「追人流」;發展局亦擬在今年中起陸續於灣仔及茶果嶺引入智能零售機,售賣雪糕、爆谷等輕食吸引人流。多名業內人士早前接受《星島》訪問,有美食車經營者指「車型」外觀有噱頭,確較一般固定攤販更吸引遊人,但每日到處走未必一定佔優,若能配合活動在指定位置營業,毋須「朝行晚拆」或更具效益。

美食車先導計劃於2022年中結束,當中6輛車轉戰西九文化區繼續營運。對於美食車被重提,有營運美食車的蔡振強坦言,過去先後有16個停泊點,惟很多點的客流量不足,「有些全日無人,或僅一個時段有顧客經過,試過在觀塘僅在下午其中1個小時有客。」反而停泊在西九固定點後,節省了油費、隧道費等成本,亦毋須花大量時間泊車收拾開店,生意反較過往增加1倍。

他表示,不用怕塞車,顧客也容易找到他們,現時平日一晚也做到3000至4000元生意,旺場時更達1萬元。若再發展美食車,他認為思維不應再是「用車吸客」,而是讓美食車「搵番人群」,如添馬公園周末多人聚集可停車,或在舉辦某些活動時,美食車可停泊在場地500米範圍內。
節省成本時間  避開客流低位置

蔡振強又指,現時美食車已有7、8年車齡,差不多時間要換車,是很好的契機去重新思考美食車的定位,「即使重啟,參與車輛最多也是20、30部,冀政府能一站式處理牌照等安排。」他透露,海濱相關負責人曾作初步接觸,欲了解美食車的概念及需求,但能否成事要看他們的決心。而美食車現需充電運作,靈活性受限,冀可放寬使用石油氣或石油氣發電機,指當日車輛設計也支援石油氣,只是未獲相關部門批准,若能隨時開車走會更方便。

有曾經營美食車的店主認同,人流才是美食車成敗的關鍵,「像九龍東海濱鄰近工業區,很難吸引遊客和巿民到訪,再有美食車也恐怕會重蹈覆轍。」另場地配套亦十分重要,以西九為例,除能配合供電及供水,亦有加設枱凳方便食客,同時可收集垃圾等,明言若海濱無更吸引配套,不會考慮再投資。
配套助吸客  西九設枱凳用餐

發展局回覆《星島》查詢時表示,會探討引入「期間限定」的流動輕食飲品設施,售賣需人手準備及翻熱的食品,正研究合適海濱場地,也會參考前美食車先導計劃的經驗,及與相關部門探討合適的營運框架。

對會否重發流動小販牌照以豐富海濱一帶的飲食配套,食物環境衞生署指,現時牌照涉報紙、冰凍甜點、雪糕車、炒栗子、煨番薯及焗蛋等商品販賣,但因社會大眾對小販擺賣活動意見不一,暫未有計劃重新發牌。但署方會視乎個別活動的類型及性質,發出臨時娛樂場所牌照和臨時食物製造廠牌照等。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