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足「缺失環節」住院治療 免病人舟車勞頓

2024-04-24 00:00

香港學生到內地了解中醫療法。
香港學生到內地了解中醫療法。

中醫醫院另一功能,是補足本地培訓缺失的「住院治療」環節。中醫醫院行政總監卞兆祥指,中醫全科服務發展不錯,分科發展可使技術和水平再跨前一步,而住院環境對分科尤為重要。他舉例說,嚴重濕疹病人全身長滿水泡,易破損有感染風險,在門診多數只吃中藥,住院則能作「薰洗」全身治理,治療會更具系統性。嚴重頸椎病等長期痛症也可在院內進行針刺治療,緊接藥物薰蒸,並結合物理治療等方案,達致門診難以做到的效果,「亦適合痛到不能自理、有行動障礙病人」。
學生半數時間在港實習

醫衞局中醫醫院發展計劃辦事處總監張偉麟補充,中醫講究「醫食同源」,住院能作食療,且有較強大的復康綜合中心,急性疾病也可受惠。卞兆祥就指,全港1年有2.4萬個中風病人,「若在門診做康復,舟車勞頓且要專人陪診,住院可解決很多問題。」

住院治療亦豐富了中醫的教學及培訓,張偉麟表示,現時中醫本科生要赴內地實習,未來全港學生有一半實習時間可在中醫醫院進行。卞兆祥指,內地病人種類多,在內地實習有助吸收經驗,但香港有本土的疾病和制度,對中醫的成長也很重要。中醫醫院也可集中病人群組,深化中醫分科制度或進行科研培訓,相信將來也會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中醫到院內作培訓與交流。

中醫醫院在今年初與廣東省中醫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會否有內地專家在院內擔當要職?卞兆祥指,內地中醫歷史悠久,運作及管理模式值得借鑒,在開院過程中會安排年輕醫生及專家團隊到廣東省學習,也會邀請對方來港進行科研培訓或展示,但強調僅屬「短暫交流」。

被問到在本港醫療人手荒的大環境下如何可避免人才流失,張偉麟指本港有逾1萬名中醫,形容中醫醫院是「少林寺」,期望不斷有新人流轉,將專業培訓成果帶回社區,「且中醫醫院實行精英制,核心團隊會留下最好的人才」。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