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研政策發展 盼成引路明燈
2024-03-18 00:00
面對人口老化及生育率下降,制訂照顧者政策無疑是港府未來的首要目標之一。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副總監馮明穗博士研究相關議題逾20年,見證官方推動政策的演變,坦言過去福利政策以「被照顧者」為本,樂見政府近年制訂框架及確立「照顧者」定義,期待更多措施出台。曾任職政府中央政策組的她指,以往參與無數政策倡議的研究工作,深明背後各有考量,及至回歸校園做學術研究及教學,期望能夠保持作為研究員的堅毅,結合「官產學研」,讓研究結果得以在社會應用和實踐,成為日後政策發展的引路明燈。
初春踏入校園,微風帶有一點涼意,馮明穗帶着燦爛笑容走來,散發出一種正能量。她個子嬌小,步伐輕快充滿自信,殊不知她形容自己以往膽小如「鵪鶉」,通過參與義工服務建立自信心,增廣見聞,「做社會服務不問出身,不求學歷,只要有想法,真心想做好服務,就已經足夠。」
做好政策研究 瓣瓣都要掂
多年後搖身一變成為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副總監,背後豐富歷練成為她成功的基石。細看她在大學網站上的簡介,其研究領域廣闊,涉獵貧困問題、退休保障、青年流動、社會創新、女性終身學習等多個範疇。她指,要做好政策研究,各方面也要精通,才會見到措施之間互相接軌,「想服務到位,不可以狹窄地精通一個範疇,太過專門看不到每個政策之間的環環相扣。」
眾多範疇中,她對老人政策最感興趣,已研究照顧者議題逾20載。馮明穗憶述,當年「照顧者」已是熱門話題,由於女性佔大多數,故她也會研究女性在照顧者身份上的不平等,再進一步連繫到婦女就業。後來,她加入政府中央政策組擔任研究員,參與勞福局工作,有學者十分關注照顧者議題,加上社會相關悲劇越來越多,便開展了顧問研究,從基礎開始探討未來政策走向。她分享,團隊審視了很多國家的照顧者政策,及至2022年,勞工及福利局出版《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並建議推行「照顧者為本」政策。馮指,此為內部經過許多政策檢視研究工作的成果,「政府明暸問題的根本,視乎如何處理和解決。」
實施照顧者津貼恆常化
市民着眼點跟政府不同,連月聽到照顧者輕生的個案,或會歸咎於政府推行政策「歎慢板」,馮明穗指,由2004年至2019年的照顧者議題依舊放在她的案頭上,難免感到唏噓。她認為,一直也有各種照顧者服務,仍依舊衍生大量問題,因為大多福利政策以「被照顧者」為本,應多從照顧者角度去考慮,「制度上沒有太大改革,但現時開始樂觀,因為顧問報告已提出了『照顧者』的官方定義,而統計處也願意定期統計照顧者人數。」馮明穗續說,個案追求的各有所異,不能完全依賴政府,「如果照顧者能力不及,真的要請求協助,再由身邊的人幫忙。」她樂見《施政報告》把照顧者津貼恆常化,期望能夠真正強化照顧者支援。
她指,在政府工作見盡社會百態,除了跟高級官員溝通合作,更從最高階見證政策發展,強調政府政策研究是一個團體工作,並非個人功勞。她憶述,當年參與許多人口政策工作,無疑橫跨多個政策範疇,而政務司充當的協調角色至關重要,「所有局長聚首一堂,司長下達不同工作,才得以解決問題。」她分享,每次會議坐在最後排「聽講」也大開眼界,不斷抄筆記、聽意見、消化和分析,及後再開施政小組並聯絡不同學者及專家,「我有好大感受,了解政策是怎麼一回事,不應該只着重自己所屬的板塊。」
將經驗轉化成理論學說傳遞
馮明穗近年離開政府回歸母校嶺大,她指,經歷過3次政府換屆獲益良多,但官方限制研究員不能以個人身份撰寫文章和接受訪問。她說,曾有大學邀約她分享也要無奈推卻,無法把理念實踐,「觀察得差不多了,我想轉換另一個平台,把觀察得來的知識沉澱變為理論和教學,再做系統性的研究發表。」她認為,自己在某些範疇經已有足夠經驗,希望轉化成理論和學說傳遞開去。
她指,不論教學抑或研究,也應結合政策、產業、學術與研究,即「官產學研」,「互相配合才有好結果。」她坦言喜歡向難度挑戰,現時仍在學習平衡各方面的發展,期望能夠把從政府學到的一套觀念,以及對政策的理解「理論化」,並撰寫成書,把政策與學術和產業接軌,讓更多人得到啟發。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