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學者研量子材料獲裘槎前瞻科研獎

2023-12-12 00:00

科大學者傅凱駿(左)及王瀾,分別憑藉研究量子材料理論和細胞器「線粒體」的分子特徵,獲頒今屆裘槎前瞻科研獎。
科大學者傅凱駿(左)及王瀾,分別憑藉研究量子材料理論和細胞器「線粒體」的分子特徵,獲頒今屆裘槎前瞻科研獎。

本地大學積極推動科研,科技大學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傅凱駿,以及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王瀾,分別憑藉進行量子材料的理論研究,以及研究細胞器「線粒體」的分子特徵,獲頒今屆裘槎前瞻科研獎,兩人各獲500萬元獎金支持研究進程。常言本港教育環境高壓,土生土長的傅凱駿認為,家長宜留空間讓子女主動探求新知,從中反思個人興趣和目標,「天生的好奇心和求學心應盡量保存。」
今年本港共有4名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發「裘槎麥德華前瞻科研大獎」及500萬元獎金。其中,科大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傅凱駿,憑藉進行量子材料的理論研究,包括開發框架和模型獲獎。他表示,團隊內的博士與碩士生各有3名,將運用獎金聘請更多研究人員,「只要是人才都來者不拒」,探索以傳統電腦模擬量子材料,分析電子之間的量子糾纏模式,發掘量子效應的新現象及應用。
回歸初心走科研路

在本港土生土長的傅凱駿是一名凝聚態理論物理學家,本科畢業於中文大學物理學系後,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傅凱駿形容自己是「現實」的人,追夢之餘亦要「麵包」,「中學的目標是去做生意,然後發達到40歲退休」,大學選科亦以計量金融學為首選,終因學術研究工作屬終身制而決定回歸初心,「我是幾現實的,但現實之餘不會忘記自己有甚麼想做。」

傅凱駿兩年前正式加入科大,笑言上課時「將最醜陋最艱難的部分先告訴學生」,引導學生認清成為科學家會面臨的掣肘,反思自己是否適合入行,「在學術界,沒有一股傻勁是走不下去,知道現實後留下來才會走得遠。」他表示,不少學者經歷多次失敗始研究成功,一鳴驚人,鼓勵學生先嘗試再決定前路,「不要妄自菲薄,同時要對自己誠實,既要看這個世界,亦要問清楚自己這條路是否合適。」

本港教育環境充滿競爭,傅凱駿同意,「你不找競爭,競爭也會找你。」他表示,時下學生忙於應付課外活動、功課等,導致無暇靜心反思個人目標和興趣,屬「不理想」的學習方式,家長適時要讓子女放鬆,善用閒暇探求新知,發掘嗜好,「比較理想是小朋友應該做小朋友的事,天生的好奇心和求學心應盡量保存。」
另一得主研「線粒體」

另一名得獎者,科大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王瀾,則研究細胞器「線粒體」,通過分析其分子特徵,找出導致健康的線粒體轉為不健康的分子變化,利用箇中的機制細節設計神經疾病和肌肉疾病等治療方法。她表示,學界甚少同類研究,雖缺乏參考資料,但亦為本來枯燥的研究工作增添新鮮感,「發現到甚麼都是新的,也沒有人影響。」目前研究團隊共有5名研究生,她指將運用獎金添置研究器材及額外聘請至少兩名研究人員。

另外,香港大學及理工大學各有一名學者獲獎。港大電機電子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李燦,正研究一種能夠模擬生物突觸和神經元行為的新興記憶設備「憶阻器」,建構模擬人腦運作方式的電路和系統,優化演算法和全模擬訊號處理,有助研發更高階的人工智能。理大應用物理學系助理教授冷凱,則研究材料學中的「二維范德華外延生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