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施政》5政策 建亞太交流平台

2023-11-14 00:00

林定國 律政司司長
林定國 律政司司長

香港法律周2023從具體議題的深度方面,及與會者和支持機構參與的廣度,回應今年新一份《施政報告》中5項由律政司主導的政策措施,如當中包括推動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今年法律周匯聚超過50個世界各地的法官、政策官員、律師、仲裁界、商界、教育界等翹楚和領航代表,成為一個亞太區法律界的重要交流平台。律政司表示,會持續提升與內地及國際機構合作的層次,繼續吸引國際機構落戶香港。
《施政報告》提到,明年內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和專家委員會,推動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善用香港中英雙語普通法制度和國際化格局,定期舉辦法律實務課程、研討會和國際交流活動等,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人才交流,為國家提供涉外法治人才培訓,培養熟悉國際法、普通法、大陸法及國家法制等的法律人才。

今年法律周匯聚超過50個世界各地的法官、政策官員、律師、仲裁界、商界、教育界等翹楚和領航代表,成為一個亞太區法律界的重要交流平台。特別是法律周第二日的司法圓桌會議,有超過20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官聚首於香港,共同探討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調解框架如何推動調解來解決糾紛,不少司法管轄區的法官均向律政司表示,希望多參加由律政司組織或支持同類的培訓和工作坊等活動,幫助他們多了解香港以及其他地區的做法和經驗,互相學習。
「借港登陸」及「借港出海」

《施政報告》亦提到,政府會繼續建設香港成為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包括推動將「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由深圳前海及內地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至適用於整個大灣區;爭取國有企業採用香港法律作為合同適用法律,並選擇香港爭議解決服務處理合同糾紛。

在法律周第四日的「灣區機遇互惠共贏」的主題論壇上,香港律師和廣東律師不約而同地,認同「港資港法」和「港資港仲裁」的作用;能更充分利用香港在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方面的獨特優勢,為國內外投資者「借港登陸」及「借港出海」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務和保障,形成更高質量的國內大循環和更高水平的國際循環,助力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透過法律周多場活動,有助加深了解香港的普通法制度以及法律和爭議解決服務可以如何協助企業「走出去」,有效應對法律挑戰和風險。

特區政府希望加強與內地建立對接,法律周的多場活動都圍繞與內地加強建立對接,務實探討多項實踐問題,例如第四日的粵港澳模擬庭審,讓與會者認識三地處理跨境商事爭議的異同之處,並了解不同法域內各訴訟制度的特色及實踐情況,當中包括如何認定合同簽署地、借貸利率的釐定等實際問題,促進三地機制「軟聯通」。
推動大灣區內調解制度融合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在法律周致辭時強調,律政司將於11月底推出「傳承共建法治社會——法治教育領袖培訓計劃」,並會在2024年內推出「計劃」的第二階段,持續培訓法治教育領袖;提升他們傳播正確法治知識的能力,最終實現法治精神在社區不同界別之中得到傳承,人人尊法、明法、守法,共同維護法治的目標。

《施政報告》表明希望深化調解文化,連日來的法律周活動亦有專題探討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調解框架如何推動調解來解決糾紛,調解在化解跨境爭議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探討積極推進大灣區調解發展一體化,研究制定大灣區內相互執行和解協議的銜接機制,致力推動大灣區內調解制度的融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