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研足踝機械人 助中風復康

2023-11-01 00:00

胡曉翎指「智雲行健步儀」擬於明年商品化,團隊正優化設計,使設備更穩定、小巧及通過安全認證。
胡曉翎指「智雲行健步儀」擬於明年商品化,團隊正優化設計,使設備更穩定、小巧及通過安全認證。

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路漫長,照顧者負擔不輕。理工大學首創穿戴式多模態足踝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結合4種創新科技,重建患側肌肉自主能力,達到更佳復康效果,並通過手機應用程式,記錄復康進度,方便設計個人化療程。研發團隊擬於明年將系統升級商品化,協助更多中風患者,建立靈活自主的常規訓練。

足下垂、足內翻是中風患者常見的活動功能障礙,而香港每年約有5萬宗新增中風個案,但醫院及復康中心日間門診復康服務,卻供不應求。理大研發的多模態輔助可穿戴足踝復康機械人「智雲行健步儀」,為中風患者復康訓練而設計。有別於傳統足踝矯形器,只靠外力固定關節,容易引致肌肉萎縮,新技術可重建患側肌肉自主功能,通過外骨骼固定、提高佩戴舒適度的柔性人工氣動肌肉,亦糅合了振動觸覺感知反饋,與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改善中風患者的步姿及平衡。
方便患者居家訓練

研發系統的理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副教授胡曉翎指,振動刺激比電刺激更快傳遞至大腦,通過貼在腳底的感應器,可提醒腦中風人士自我調整腳底壓力,以免因壓力側重於外圍,導致足內翻。系統設計輕巧,重約400克,配置充電池,可連續使用4小時,方便患者居家訓練。

研發團隊與新健社合作,於2020年中至去年3月進行兩階段臨床研究,每階段招募12人,平均為中風年期逾3年的長中期患者。胡曉翎指,配合20堂訓練後,患者整體下肢功能提高37%,足下垂提升了5至10%,而足內翻改正率更達90%以上,效果優於傳統足踝矯形器。李耀富的兒子中風逾10年,他指兒子使用「智雲行健步儀」後,平衡力提高,蹬地有力,步行速度亦有提升,「以往出行兒子要用到柺杖,亦需要人從兩旁攙扶。現在經過訓練,他可以獨自行走。」
手機App實時記錄進度

系統以物聯網技術連接手機應用程式,實時記錄患者復康進度,同時支援多用戶通訊。團隊在第2階段測試系統居家遙距復康訓練的成效,讓患者能通過應用程式,看見配對的其他患者進度,「我們發現患者之間交流越多,患者復康進度越好。配對技術能夠讓病人自我管理,互相督導及激勵。」團隊亦發現,大部分用戶集中在下午與傍晚時段居家訓練,反映患者更能隨時在家治療,時間更為靈活。

今次計劃獲創新科技署資助約140萬元,團隊將優化設計,令設備更穩定、小巧及通過安全認證,擬於明年將「智雲行健步儀」商品化,預計定價約8萬元。胡曉翎聯合創立的科創公司亦獲科技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支持,去年將移動式外神經肌骨上肢系統「Mobilexo Arm」商品化,已獲本地及內地醫院和復康中心使用。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