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騙黨轉攻A股 利誘散戶掠財260萬

2023-08-07 00:00

騙案苦主阿其痛失逾260萬,大歎令到日常娛樂及工作均受影響。
騙案苦主阿其痛失逾260萬,大歎令到日常娛樂及工作均受影響。

(星島日報報道)網上投資騙案猖狂,細價股「唱高散貨」被打擊後,騙徒便改以A股「搵食」呃人。有市民上月同時被兩個網上投資群組游說投資A股,共損失逾260萬元。有議員估計,近期互聯互通及港幣人民幣雙櫃台成市場熱話,加上相關產品更加普及化,故騙徒以此作焦點,策劃騙案。
事緣市民阿其(化名)於今年5月收到一名陌生人的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訊息,起初他未有理會。不過,在對方多番「撩傾計」攻勢,打探阿其的投資情況,阿其終交出個人的港股持倉表,而該名陌生人亦給予一些投資分析及建議,更在6月底將阿其加入一個WhatsApp群組,每天晚上群組內有一名自稱盧Sir的人在網上授課。
入飛逼認購簽融資協議

阿其表示,當時一周會上課2至3次,他認為有用,直至6月底該名人士表示「A股好,賺好多」,叫他下載某個股票交易應用程式。阿其原本對該應用程式有警惕,因為是經普通網頁下載,而不是在手機操作系統的官方應用程式商店取得。不過,在對方游說下,他於7月初完成下載,在指定銀行戶口入錢,但該銀行戶口的持有人是不知名人士。阿其隨即開始A股買賣。

之後噩夢便開始,在阿其首隻A股股份獲利後,該名陌生人便隨即「𠱁」他抽A股新股,未有給予時間讓阿其考慮,又聲稱「抽新股不用錢(認購費用)」,而他心想抽完「可以唔要」便申購,終成功抽到價值約150萬人民幣的A股新股。

不過,對方表示抽到的新股一定要認購,更建議與阿其簽署涉資145萬元的融資協議。該名陌生人又提議阿其參與大宗交易,稱有大戶以約30%的折讓售賣A股。阿其坦言,當時自己心諗「賺得就賺,自己心雄」,於是同意對方建議,更沽出本身持有的基金、港股,以及向財務公司融資,用來參與大宗交易,以及償還上述145萬元融資。在融資協議期限將至時,阿其便心知「大鑊」,因為對方不斷「叫佢喺外面再捧錢入去(戶口)」。及後,阿其嘗試與對方溝通,欲取回戶口的金錢,惟提款要求遭該應用程式拒絕。

在以上個案,阿其前後損失近180萬元。另一方面,在今年7月他被另一個網上投資群組以類似手法騙去84萬元,涉及另一個手機應用程式。阿其不甘受騙,曾三訪警局,分別向警方詢問交易程式是否可信、抽A股新股事宜,以及落案。阿其早前退休,但後來又有一份全職工作,大歎「退休呢2年幾仲要被呃,等於出來做義工」,「平時的娛樂無晒,做嘢做唔到,成日掛住(受騙事宜)」,又認為有關交易程式是假的,即未有真正買賣股份,「有咩理由,我一撳App就買晒寧德時代(一隻A股股票)」。
苦主歎退休後孭一身債

本報向警方查詢阿其的案件調查進展,警務處公共關係部表示該案件列「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暫未有人被捕,而今年首5個月警方接獲的網上投資騙案達1243宗,損失金額合共6.24億元。警方指出,希望市民對可疑連結提高警惕,並透過已註冊投資機構進行投資活動,以減低受騙風險,而市民如對任何投資機構的背景有懷疑,可以到證監會網頁查閱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紀錄冊。
議員:市民宜謹慎免墮陷阱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李惟宏表示,留意到近期A股騙案模式較以往多,惟未有統計A股及港股的騙案數目,又認為近期互聯互通及港幣人民幣雙櫃枱為市場熱話,故騙徒以此焦點,製作騙案,「今日係呢啲(騙案主題),聽日又可能是其他嘢,總之咩吸引到大家的眼球(騙徒)就會做。他提及,雖然受害者轉錢入騙徒帳戶後,表面會看到股票有升幅,甚至乎是賺錢,但其實都是幻象,並非真的有投資股票,而到了某個階段,騙徒就會完全失蹤,受害者便難以追究。他表示,業界與香港證監會有就投資騙案作溝通,而證監亦與不同的監管機構合作,以及設立定期的溝通機制,未來業界將盡量做宣傳教育工作,但最終仍要依靠市民小心及謹慎處理訊息,避免墜入陷阱。

此外,證監會亦表示,不會進一步評論個別個案或投訴詳情,而證監會轄下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亦會繼續積極提醒公眾提防騙案。另外,證監會將繼續與其他執法機構合作,打擊市場失當行為,以保障廣大投資者及維護香港金融市場的廉潔穩健。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