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家長書展購補充練習為子女「加操」

2023-07-21 00:00

不少家長趁書展選購補充練習,有家長指學校暑期功課少,程度不深,要「加操」提升子女成績。
不少家長趁書展選購補充練習,有家長指學校暑期功課少,程度不深,要「加操」提升子女成績。

(星島日報報道)踏入暑假,不少學校響應《小學教育課程指引》功課減量,但家長卻嫌功課太少,趁書展購買大量補充練習,有家長更預留約3000元選購,為子女「加操」。有小學校長直言盲目操練「沒有意義」,建議家長讓子女在暑期學習新技能,增加生活經驗。資深中文補習名師林溢欣亦認為,學習語文不宜過分催谷。
一年一度的香港書展日前開鑼,記者昨在現場所見,不少家長偕子女搶購補充練習,部分人更自備「戰車」入場「掃貨」,家長劉太育有一對分別升小二及小四的兒子,預留約千元選購中英文作文、閱讀理解練習,「學校只派10多頁工作紙,他們很快便完成了,宜趁暑假鞏固學科知識」,每日預留最多2小時做練習。
《課程指引》倡功課減量

劉太指,兩名兒子的中文成績優異,勤於學習才能保持佳績,特設「獎勵計畫」,待完成補充練習後,才能參加球類運動,「不能只有玩樂,愈快做完補充練習愈快可以玩。」另一名家長黃太的長子將升小五,她帶備20吋旅行箱,預留約3000元購買操練呈分試的補充練習和模擬試卷,同時為升小三的幼女購買數本初小中文科練習,「學校功課過於顯淺,想成績好的話,不能只做基礎練習。」

教育局去年修訂《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訂明學校安排長假期課業,須考慮對學生作息與健康的影響,呼籲減少假期功課,以減輕學習壓力。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直言,操練補充練習「沒有意義」,「暑假應讓小朋友好好休息」,學校在暑假只為高小生安排專題研習,探究本地文化、環保等議題,初小更是「零功課」;建議家長藉長假,與子女進行運動、歷奇訓練等戶外活動,增進親子關係,同時提升生活技能。

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校長田少斌指,補充練習並非唯一提升學生能力的方法,建議家長可鼓勵子女閱讀課外書,提升知識與發掘個人興趣;學校在暑期開辦語文、藝術等興趣班,「讓學生藉假期放鬆,以最佳狀態迎接新學年。」
林溢欣:學語文勿催谷

教育機構「共享學習天地」早前以問卷訪問100所小學的中文科教師,46%人認為課程內容深奧沉悶,令學生抗拒學習。資深中文補習名師林溢欣指,一般課程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少有詳述語文運用概念和原則,難以提起學習興趣,「熟背詞彙不等於學好中文,深究箇中底蘊始能靈活運用語文。」

林溢欣認為,適當練習雖有助鞏固學生的課堂記憶,但家長宜營造愉快學習的氛圍,譬如運用口訣、認字遊戲等軟性技巧,協助子女趣學中文。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