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論政經|保持國際化優勢 吸引海內外人才

2023-07-11 00:00

​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六周年,正是實踐「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的中途。本屆政府上任一年以來,面對眾多挑戰下,展現出務實為民的施政新風,在不同領域都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正面的變化。相信香港只要繼續保持國際化優勢,強化吸引海內外人才,配合「十四五」規劃香港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角色和重要功能定位,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半場的前景將會愈來愈美好。

​踏入2023年,香港經濟數據反映出愈趨強勁的復甦力度,首季GDP增長2.7%。根據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的預測,第二季GDP增長將加快至3.8%,第三季更可進一步達到5.4%。訪港旅遊業和本地需求將是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不少分析預期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政府預測上限的5.5%左右。
法治精神與多元文化

​要特別指出的是,這個增長之勢,是在香港不同行業出現人力短缺的情況下實現的,換言之,若有足夠的人力資源,經濟反彈的力度或會更強。特區政府積極推出一系列「搶人才」措施,初步來看成效顯著,吸引世界百強大學畢業生的「高端人才通行證計畫」,目標每年吸引3.5萬人,但計畫推出五個月已經批准約2.1萬個申請,從整年來看,應該可以達標,甚至超標。

​一直以來,香港重視法治精神和自由市場原則,成功吸引各地人才定居發展,形成多元和包容的文化,並發展為國際化大都會,為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的活力,這亦是香港能與紐約、倫敦齊名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因素。今天,不少人擔心人才流失會削弱香港競爭力,但筆者相信,只要堅守「一國兩制」原則,保持對法治精神、自由市場和多元包容文化的重視,香港依然是對國際人才深具吸引力的大都會。

​香港繼續發揮國家與世界的橋梁角色,無論在國家戰略抑或香港長遠發展層面,均具有重要意義。國家「十四五」規劃就確立了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當中不少屬新興領域,如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等,將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國際地位,有助吸引更多元化的海內外人才,為香港注入更強大的活力,突破產業單一的局面,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李民斌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