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徒開「找換店」呃值百萬泰達幣

2023-07-11 00:00

警員在懷疑騙徒租賃的店鋪進行調查。
警員在懷疑騙徒租賃的店鋪進行調查。

(星島日報報道)虛擬貨幣詐騙案手法日益高明,有騙徒在商場租鋪,扮作經營加密貨幣交易,繼而在社交平台訛稱高價收購,一名女子不虞有詐前往店鋪交易,其間騙徒展示一大疊千元鈔票,她遂按指示將近13萬泰達幣轉帳至指定戶口,此刻騙徒聲稱「人有三急」,讓女方等待,結果一去不返,而留在店鋪的百萬元鈔票,除了頂部和底部2張「金牛」是真鈔,其餘均為「練功券」假鈔。
擺出千張「金牛」  去廁所逃遁

據了解,受騙的30歲姓莊女子任職會計,在Instagram看到高價收購加密貨幣的帖子,打算用128040元泰達幣換取港幣100萬元,並透過WhatsApp主動聯絡對方。騙徒答應後,她前晚應約前往尖沙嘴漆咸道南其士大廈商場地庫一家加密貨幣交易店鋪,其間騙徒將一疊千元鈔票放在櫃枱上。

基於有店鋪、有現金,莊女未料是騙局,按指示將泰達幣匯至騙徒指定的加密貨幣戶口,當交易結束,騙徒藉詞上廁所,要求女事主等候,騙徒最終一去不返,她始知被騙報警。警員調查發現,一疊1000張放在店鋪的「金牛」當中,只有底面各1張為真鈔,其餘998張為「練功券」假鈔。

有附近商戶表示,該店開業2個多月,平日未見有做生意,但有一名男子經常在店內。

852Web3顧問、虛擬貨幣專欄作家李思聰表示,近年本港虛擬資產政策等因素引導之下,虛擬貨幣圈子中的玩家愈來愈多,個人買賣虛擬貨幣不需持牌,所行模式為點對點(P2P)模式,一直屬合法買賣行為。他指業界良莠不齊屬正常現象,但本地亦有經營有年的高質素虛幣買賣者。

李建議投資者選擇前往規模較大的平台,及考慮C2C交易(點對點或人對人交易,意即用首選的當地貨幣、價格和支付方式,直接與其他在同一交易平台上的用戶買賣加密貨幣),尋找成交量、好評率等指標較佳的交易者買賣,「走佬」機率較低。
建議用大平台或C2C交易

加密貨幣找換店加密豹創辦人兼CEO陳小龍則指,買賣虛擬貨幣前,投資者可上網尋找一些場外交易(OTC)服務提供商的資料,例如其公司註冊地址是否真實存在、是否具一定規模、負責人情況等。此外,他建議投資者可預先向找換店預約,尤其是找換金額較高時,及在須帶備大量現金時保持小心。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