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平衡各需要 攜手往未來

2023-03-31 00:00

近日多項公共事業不約而同宣布加價或申請加價,市民感到生活艱難固然是人之常情,然而企業亦有苦說不出。既要維持服務質素,亦要顧及大眾承擔能力,在工資成本持續上漲下,不少中小企陷入兩難,為免將成本再轉移到市民身上,只能夠另覓渠道開源節流。

商界向來十分願意回饋社會,後疫情時代要重新振作,大家都過得不容易,所以不能單方面強調勞工苦況,商界的需要亦同樣要被正視,齊齊「說好香港故事」才是凝聚民心的最好方針。

面對勞動巿場人手緊張,請人成本愈來愈高,為應付與日俱增的勞工需求,多年來我多次敦促政府,應針對行業需要盡快輸入外勞。不少人認為僱主聘請外勞只是為節省成本,但在面對鄰近地區的競爭下,香港要保持固有優勢,必須有各方面及各個工種的人才,因此僱主期望在復常情況下政府能盡快出手。
人手傳承現斷層

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出要「拼經濟,拼發展」,要提供足夠土地居住,亦要與全球競爭力比較。未來多個大型基建如箭在弦,已預料各行各業對人手都有莫大需求。其中建造業情況比較嚴峻,在其他行業互搶人的情況下,缺乏願意入行的新人,稍有經驗的工友及持牌「師傅」亦出現老化問題,人手的傳承出現斷層。我認為,人手的多寡和工人經驗對工地安全至關重要。為確保工程得以安全地如期完工,政府應該准許建造業及運輸業等輸入外地勞工,在保障本地工人的前提下,踏出果斷一步,避免基建工程出現青黃不接的情況。

外界有聲音指,輸入外勞會影響本地勞工生計,我則認為,按照行業實際需要、針對性地輸入外勞,是實事求是的做法,不會影響本地工人生計。除了缺乏工人,本港多個行業的管理層亦缺人,因此政府亦應容許企業輸入有關人才,以經驗帶來創新,完善業界的晉升階梯。

誠然,現時香港並非只有建造業界出現勞工短缺問題,就以近日發生多宗交通意外為例,職業司機老齡化同樣易生意外,更直接關係到市民生命安全。故此,在建造業及運輸業外的其他民生服務上,日後是否可以引入外勞,保持市民的生活質素,絕對是急待解決的問題。
林健鋒
經民聯副主席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