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盛事復常 旅客回歸

2023-03-07 00:00

香港大型國際盛事Clockenflap舉行,吸引大批旅客訪港。
香港大型國際盛事Clockenflap舉行,吸引大批旅客訪港。

(星島日報報道)疫情過後,政府投放資源刺激本港旅遊業復蘇,今年《財政預算案》預留共3億元,吸引大型盛事、國際會議及展覽來港舉行,推動旅遊業發展,以吸引商務、消閒等旅客回歸。有學者分析,政府大手投資旅遊業,除了為各行業提供大量工作崗位,穩定就業市場之外,更有助文化輸出,引來海外投資,提振經濟效益以倍計,重新擦靚香港的招牌。

旅遊業是香港重要產業之一,疫情前2018年,旅遊業增加價值逾1,200億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約4.5%,為超過25萬人創造就業職位。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說,該25萬人大概佔全港總就業人數約6.6%,規模相當於金融業,但旅業從業員一般不需要具備高技術、高學歷,因此能夠創造大量工作崗位。他指,相關崗位包括旅遊服務、運輸、酒店等行業,還間接貢獻零售、餐飲、商務等,促進多行業經濟發展,正是旅遊業帶來的就業乘數效應。

至於收入乘數,他以國際會議與展覽為例,雖然相關活動純商業性,若旅遊業蓬勃,與會者去開會外,空餘時間亦會遊覽消費,甚至帶同家人同行,不論過夜住宿或人頭消費,旅遊收入也能以乘數增長。《預算案》提出向旅發局額外撥款2億元,讓其加大力度爭取更多國際會議與展覽在港舉行,以吸引高增值旅客,另1億元舉辦大型盛事。他建議,可支援來港開會或參展的商務客,如資助午餐、雞尾酒會,甚至機票食宿等,當香港成為亞洲區首選的會展旅遊目的地,即使逐漸減少資助,商務客亦會看準香港的優點而重臨。
創造工作崗位穩就業

對於社會有聲音質疑投資旅遊業不如直接派錢給市民,麥萃才直言旅遊業可以透過創造大量工作崗位,穩定就業、維持在職家庭收入,「教人捉魚點都好過捉埋畀人」,現金支援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如果畀咗錢,就留喺屋企咩都唔做仲衰」。他指,香港長期被列入亞洲區五大旅遊目的地,政府應知道甚麽需要長線投資,來為社會帶來得益,無理由放棄旅遊業這個「會生金蛋的雞」。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說,投資旅遊業與派錢,是兩件可以共存的事,如市民處於水深火熱中,派錢確實有幫助,但發展旅遊業可給市民就業機會,短期和長期效益兼得。他建議港府學習亞洲鄰近地區,優化基本旅遊配套,如參考台灣做法,在香港各地鐵站增設收費儲物櫃,供旅客臨時存放他們的行李。
增強軟實力獲旅客歡心

投資旅遊業亦促進文化輸出,增強本港軟實力。麥萃才指,全球經濟體十分重視旅遊業,它等同一地區名牌,「講起巴黎就諗起羅浮宮,美國就百老匯」,旅客親身來過,方能加深對城市的印象。他認為,旅遊毋須過份強調消費,如上述兩個外國景點就以其文化底蘊獲取旅客的歡心,香港同樣有條件做到,最佳例子是西九龍文化區的發展。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