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建科研圈 發展優勢產業

2023-02-26 00:00

香港傳媒高層大灣區參訪團周六繼續第3日行程。參訪團參觀河套深港協同創新中心,中心外望去是深圳河,一河之隔的香港,仍是一大片漁塘。
香港傳媒高層大灣區參訪團周六繼續第3日行程。參訪團參觀河套深港協同創新中心,中心外望去是深圳河,一河之隔的香港,仍是一大片漁塘。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傳媒高層代表大灣區參訪團,一連三天到訪廣州、東莞及深圳,昨天展開最後一天的行程,早上到深圳河套深港協同創新中心考察。由深圳市福田區委書記黃偉為參訪團介紹,帶領團員參觀中心,並從高處俯瞰深圳河,看看深港接壤處,以及講解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陪行的深圳發改委副主任王浚就透露,今年會加快推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建設,成為深港科技合作的新標竿。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中,唯一以科技創新為主題的特色平台,亦是兩地創科業界極期待的項目,以加快兩地合作推動更多科研。王浚表示,今年會繼續推動河套合作區發展規劃盡快出台,並引進20家重點企業研發中心,以及10家以上的港澳科研機構,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的一個重要節點。
專班助落地 提供孵化空間

他又稱,目前深圳園區有很好的交通建設基礎,包括已有4條地鐵通車,亦正在興建另外兩條地鐵,未來將規劃4條城際鐵路,相信通過這些設施,可將香港科技園及深圳的光明科學城,形成一個半小時的「科研圈」,亦會與廣州、東莞、惠州,這些優勢產業資源積聚的城市,形成一小時的「產業圈」,認為合作區具備粵港澳大灣區的優勢產業資源,亦匯聚全球高端科技創新資源的要素,擁有聯動國際、國內市場的獨特優勢。

王又稱,深港雙方成立了聯合專家小組及工作「專班」機制,以加快推進深港科技合作區的建設,部分項目亦已陸續落地,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量子中心、大灣區數據研究院、深圳數據交易所、國家藥監局設立生物醫藥和醫療機械的技術審查評審的大灣區分中心,以及包括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在內的5所香港高校,在區內落戶10個科研項目,園區為這些項目,提供超過60萬平米的優質產業空間。

深圳市福田區委書記黃偉亦表示,合作區內亦設立河套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為超過1000名創業青年,提供各種各樣的孵化空間。他又指,合作區的區域優勢十分明顯,跨境合作的條件亦具獨特優勢,深圳園區總佔地是3.02平方公里,與港方園區只有一河之隔,說得上是「跨境接壤」,而他特別提到多年前來深圳發展時,參訪團身處的創新中心亦是漁塘,但現已發展及逐漸成型。
提供15萬職位 半數予港人

他表示,香港擁有國際一流大學及人才,隨時可聯通國際網絡,並行使國際通行的法律和制度,惟空間少、成本高,市場客量不足,更欠缺轉化能力,而這些正是深圳優勢,認為雙方在創科優、劣勢上是互相對應,形容兩地合作是「天作之合」。他預料園區落成後可提供15萬個工作崗位,並有一半職位供給港人,「香港年輕人學習工程、科技、數學之後,就唔使去旺角賣奶茶同波鞋」,可以專注做科創事業。

另外,參訪團早上亦到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考察,工作人員介紹了企業發展歷史、專利研發項目等,並示範以鋼針穿過不同的汽車電池的情況,說明現在的「刀片電池」技術穩定。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主動提到,以往曾有很多對電動車不利的說法,更發生過不同的事,但隨科技發展,內地已多了很多「黑科技」、「黑技術」,電動車的安全及穩定性愈來愈強,相信未來幾年,大家會看到更多中國製造的比亞迪電動車,走到海外更多的國家。

今次參訪團由本港18家主流媒體組成,當中包括電台、電視台、報紙及網媒。3天行程包括到廣州了解當地的規劃、對港澳青年的支援,以及港人在南沙落戶情況等,之後在深圳了解創科發展,最後轉到東莞考察如何將科研「落地」,轉化為科技創品,到訪過8個不同的地方考察。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