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仁德小學「動手做」活學常識

2023-01-30 00:00

以「動手做」模式教授初小常識科的仁德天主教小學,校長羅淑貞稱,推行期間讓教師多作嘗試,課程內容亦有把關。
以「動手做」模式教授初小常識科的仁德天主教小學,校長羅淑貞稱,推行期間讓教師多作嘗試,課程內容亦有把關。

(星島日報報道)教科書千篇一律的內容,未必適合探究式教學。有小學與機構合作,在初小常識科放棄傳統教科書及考核,讓學生「動手做」,通過創作不同活動,活學中國歷史與文化等知識。校長羅淑貞指,不擔心教師無法依書直說便會「教錯書」,校方提供足夠自由度,讓教師設計活動,同時通過共同設計習作,為教學內容把關。合作機構「教育大同」則期望,教師不應被教科書限制教學內容。
仁德天主教小學與慈善機構「教育大同」合作,以「動手做」模式教授初小常識科,涵蓋自我探索、認識社區、中國歷史等範疇。棄用千篇一律的教科書,課程讓教師自由設計教學活動,如教學生製作皮影戲學習中國神話故事及光影原理,學校早前舉辦成果分享展,由學生親述設計理念及知識,有小三學生以中國舞蹈、詠春等中國傳統技藝為題製作小遊戲,藉此了解其起源和發展史。
共同設計習作助把關

小學常識科涉獵議題較多,教師不再依書直說,會否導致「教錯書」?校長羅淑貞坦言,「動手做」課程屬新興教學模式,不少辦學團體仍有所顧慮,但她並不擔心教師會錯教課程內容,課前會與老師一同設計習作,了解教學內容,亦依照當局訂定的課程指引,「畢竟我們是資助學校,要對得住教育局和持份者,不會教多也不會教少。」

羅淑貞續指,推行期間放手讓前綫教師多作嘗試,有老師因不諳化學知識,導致隔熱物料功能的實驗失敗,「從錯誤中學習是正常,容許老師有錯,與學生一同學習」,但她強調史實不容有錯,相關課程內容有一定程度的把關。學校推行「動手做」課程初期,教師團隊亦向有推行經驗的學校借鏡,藉此了解計畫願景,觀察學生的學習態度。

現時該校共有二十四名「動手做」常識科老師,初小每班有兩位科任老師。「動手做」常識科課程統籌鄭進輝透露,推行首年確有教師反映「沒有書就沒有把握上課」,有老師更於翌年棄用新課程。他指為照顧學生學習進度,教師隔周花近兩小時備課,更不定時舉行「小會」檢視課程安排,備課時間雖比使用傳統教科書長,「但當聽到家長讚賞時,便覺得值得,有動力堅持下去。」

「教育大同」總幹事何美儀認為,教師不應被傳統教科書所限制,「教學是要讓學生活學常識,因為常識科是生活化,不止是文字。」她亦指,教授歷史課題時,不應流於「幾多年發生了甚麼事」,而是讓師生在課堂上多互動,引導學生深入反思歷史故事和箇中含意,知識才會變得深刻。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