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大數碼藝術室 沉浸式體驗水墨畫

2023-01-10 00:00

都大數碼藝術實驗室,展現數碼化水墨畫《金魚畫》,與觀眾互動。
都大數碼藝術實驗室,展現數碼化水墨畫《金魚畫》,與觀眾互動。

(星島日報報道)擴增實境(AR)與虛擬實境(VR)技術,重新演繹藝術作品。都會大學的數碼藝術實驗室昨開幕,展出逾三百幅水墨畫作品,部分更改造為水墨動畫,令意境活現眼前。都大擬舉辦展覽,讓中學生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學習中國歷史與文化。

佔地一千七百呎的都大數碼藝術實驗室,耗資六百萬元設立,配備三百六十度及二百七十度沉浸式CAVE模擬實境系統,主要供修讀動畫與視覺特效、創意寫作與電影等創意藝術學系學生,進行成像技術、移動圖像、視覺編程等跨學科數碼藝術培訓。開幕活動「全球水墨畫大展延伸展」展出三百幅水墨畫,由學生運用動畫、AR、VR等技術,將水墨畫數碼化。
趣學歷史文化

其中林瑞庭的《金魚畫》,於三百六十度沉浸式CAVE系統展出,觀眾戴上三維立體眼鏡後,可觀賞金魚游泳的立體動畫,配合穿戴式裝置,影像可隨觀眾行走方向移動。

都大創意藝術學系系主任兼副教授梁慕靈指,運用創新科技演繹中國文化,有助變得生動有趣,擬日後將陶淵明詩作、張愛玲小說,以投射方式呈現意境「說故事」,協助中學生學習中國文學。助理教授黎智富補充稱,實驗室亦進行技術研究,發展更多觀眾與影像的互動模式,「例如AR和VR混合體,讓用家有更良好的使用體驗。」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