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長遠「地」 才能長遠地回收

2023-01-20 00:00

「土地」向來是香港各項議題的癥結:由住屋、醫療到本土工業,討論到某一刻,總要問「地從何來?」回收業亦然,由月前被逼遷的紙包盒回收廠「喵坊」,到在棕地上缺乏規管的回收廠,背後都關乎於同一個命題:香港有否足夠、合適的土地分配予回收業,以處埋龐大的廢物量?

有團體針對上述問題,舉辦了「環保與循環再造業高峰會」,邀請不同界別持份者共同商討。會上,嘉賓對談擦出不少火花,在此嘗試擷取數個論點,並作進一步討論。
地要多少才足夠?

要計算需要多少回收用土地,先要知道目標回收量。按政府二○二一年發布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回收率需提升至五成半,即每年目標回收約三百二十九萬噸都市固體廢物。

香港二一年的回收率為三成一,回收總量為一百八十四萬噸。政府分配作回收用途的土地則有約二十九公頃(包括十八塊短期租約地、環保園、O Park一期及Y Park)。粗略換算,即每公頃地可處理約六萬噸回收物。換言之,要達到五成半回收率,我們需要至少五十三公頃回收用地。

要留意上述用來計算的二十九公頃回收用地,只是政府特別分配出來用於回收的土地,未包括那些同樣是用於回收的私人土地或棕地,而事實上不少規模細小的回收商均位於棕地。因此,上述所講香港的所需回收用地,很大機會是低估了,但至少讓大家有初步概念。
長遠、宏觀地規劃回收土地

得出所需土地只是第一步。高峰會中,嘉賓們不謀而合地點出「長遠、宏觀土地規劃政策」的重要性。政府現時為回收業提供的短期租約,僅規定要處埋回收物,並沒有細分處理哪類回收物。一些處理較高價值回收物的回收商(如廢紙),往往能高價競投土地,變相令處理中下價回收物的回收商(如塑膠、紙包盒)更難覓地,令回收業容易側重某一種回收物,扼殺行業多元發展。

因此,回收用地必須進一步規劃用途,針對不同種類廢物的數量、技術需求,劃出特定土地予特定種類的回收商,如某一比例面積土地用作塑膠回收,另一些則用作紙包盒、雜紙回收,確保不同回收物都有足夠土地,行業才能健康發展。

再者,政府需重新審視短期租約中「短期」兩字。現時十八塊短期租約回收用地,一般租期為三至五年。然而這些土地缺乏基建,回收商需自行加設供電、污水處理等設備,涉及大量投資,只短短承租三至五年,難以回本。租期的限制變相令回收商不作長遠籌謀,更遑論投資新技術。窒礙回收業向高新科技發展,不就是違反政府鼓勵創科的大方向嗎?

其實政府一早了解長租用地對回收業的重要性,於二○一一年環保園招標時,標榜有「長達二十年的租約期以便租戶在穩定和安全的環境作長投資」。難道「穩定和安全的發展環境」只適用於有能力承租環保園用地的大型回收商?中小規模的只能得到截然不同的待遇?

大幅修改短期租約政策可能較費時失事,會中有嘉賓建議參考其他國家做法,讓現有租戶享有續租權,如現有租戶欲繼續租用,政府必須優先考慮。相同做法放在香港,絕對可行。

回收有別於一般工商業,業務有其公共性。既然社會已認定回收的重要,亦設下了回收量指標,那我們便需要真正行動,「土地」和「可持續發展的回收土地政策」就是當中的關鍵。今屆政府常說關鍵績效指標(KPI),難道不明箇中道理?
余健綱
綠色力量環境事務經理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