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增加運動康樂設施對市民具正面影響

2022-12-21 00:00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掀起香港全城足球熱潮,成為很多市民茶餘飯後的議論話題。大家都明白人們透過體育活動,既可以改善體適能表現,亦有助我們擴闊眼界和增強自信,有助提升社交能力和人際溝通技巧,更有助克服各種挑戰和應變能力,同時舉辦大型國際性運動賽事能夠讓一些國家展示實力,建立親善形象或領導地位,可見體育的重要性及具有重要正面影響,興建中的啟德體育園正是配合這方面的需要。
康樂用途建築物供應未達標

我們都清楚明白體育的重要性及正面影響,可是本港不少地區性的康體設施數量都未達到規劃標準。根據規劃署《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康樂用途建築物供應標準,列明各類運動設施按人口設置的數量,例如每七千五百人要有一張乒乓球枱,每一點五萬人要有一個網球場。按全港七百四十八萬人口計,即需要有六百三十八張乒乓球枱和三百一十九個網球場,但翻查康文署資料,現時全港僅有四百六十七張乒乓球枱及二百五十二個網球場,均未達要求,分別缺少一百七十一張及六十七個。

與此同時,按《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來看,香港平均約五萬至六點五萬人就需要一個體育館。然而康文署統計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三月,全港共有一百零三個體育館,以今年年中人口數字七百二十九萬一千六百來推算,目前平均一個體育館服務逾七萬人。由此可見,體育館場地的供應並不足夠。

此外,今年有政黨立法會議員也發表問卷調查報告,顯示逾六成受訪者認為香港社區體育設施不足、政府興建設施進度慢,同時有百分之三十七點一的市民認為預約康文署設施困難。預約困難的問題,或涉及香港「炒場」歪風盛行有關。

新一份《施政報告》顯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分階段提供約三十項多元化康體設施,例如體育館、游泳池、運動場、公園等,包括在馬鞍山白石興建香港第二個體育園,以及在「北部都會區」建造大型體育康樂設施。另外,今年三月發表的《財政預算案》提到當局正積極推行二百億元的「體育及康樂設施五年計畫」,並落實興建及提升社區體育及康樂設施,同時逐步落實改造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公共遊樂空間的五年計畫。這項政策長遠對香港市民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重要作用,不過有關規劃及興建需時,短期內當局宜積極考慮其他措施增加市民參與運動的機會。

政府要做到體育發展普及化,社區必須具備足夠的運動場地等硬件配套。筆者有以下兩個建議:第一是建議將政府陳舊的公共物業,例如把公共屋邨及居屋等老化及設備落後的社區會堂、單層體育館、只有幾層高的停車場,改建為至少十多層和多用途的綜合大樓及體育館,致力向高度發展,相信有助增加體育設施,更有助增加其他康文及民生設施,惠及大量市民。
助減低醫療負擔

第二是研究開放部分大專院校、中學和小學的校舍體育設施,給在讀學生及其家長在假日及非上課時間租用場地。由於開放學校校舍體育設施,當中涉及學校的保安及人手管理問題,必須要解決才能有效推行。香港現時大約十多所大專院校,有四百六十七所中學,有五百多所小學,就算只能開放一小部分校舍的體育設施,已經能提供相當數量的體育場及設施出來。此舉既增加體育設施,也能增加學校的收入,最重要的是能夠強化市民的身心健康,可能是個一舉三得的方案。

體育運動是促進市民身心健康發展及減低醫療負擔的重要一環,我們應該大量增加運動康樂設施,營造有利環境,提供足夠資源,鼓勵市民參與運動,培養市民強身健體的習慣。筆者樂見新一份《施政報告》以宏觀視野提出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相信香港日後的運動康樂設施將會愈來愈多,有助市民多做運動。
梁世民醫生, BBS, JP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醫學及衞生服務界選委、
湖北省政協委員,
香港湖北社團總會常務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