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寫給將要離婚但有學齡子女的人

2022-12-11 00:00

兒童和青少年是人生路上心理健康發展最重要的階段,假若父母在他們這階段無法避免走到離婚這步,要考慮的事情誠然不少。除了孩子的身體需要得到滿足外,他們的心理和情緒需要,也在父母的考慮範圍。父母怎樣處理準備離婚這艱難時期,對子女的長遠精神健康、情緒調適力、人際技巧與關係、對戀愛的看法和信心、與另一半的相處、甚至是將來對他們子女的護養等,也有着深遠的影響。以下是筆者的一些愚見,總結了多年來遇到的孩子部分經歷和感受,期望能讓將要離婚但有學齡子女的讀者,多一個參考。
勿在子女面前吵架 定時關懷孩子

1.盡可能不要在子女面前吵架甚至打架。有些情景會造成烙印,讓他們一生都不快樂。

2.無論誰對誰錯,都盡量不要在子女面前數落對方,以為可以贏取孩子對你的絕對忠誠。即使要分開,盡可能讓孩子內心繼續保留一個好爸爸或好媽媽的形象,這會讓他們心理健康一點。

3.離婚後,兩方面適宜刻意安排時間,單獨與孩子一起做一些愉快的活動,或是照顧孩子當下的需要,參與他們的生活,例如教功課、陪看醫生、煮飯一起吃、買衣服、關心他們在學校的生活、他們的朋友是誰、甚至他們的感受等。

4.要定時對孩子表達關懷,不能見面的話,打電話或傳訊息也好。不要把孩子完全交給一方,甚至互相推搪,將孩子說成負擔。孩子很敏感,大人是否樂意,很快會感受到。孩子長大得很快,一般而言,你付出多少,收穫會成正比。補充一點,研究顯示,打電話比傳訊息能對子女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

5.無論離婚令你有多不快樂,也請不要遷怒孩子,或者說孩子長得很像對方。如果有情緒問題,要盡快找專業人士求助,要給自己和孩子一個人生復常的機會,不要沉溺在痛苦中。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家庭會決定他們的性格和心理素質。

6.如果夫妻沒有成為宿敵,不妨刻意安排一些「一家人」相聚的時間,特別是孩子生日、重要節日、孩子的重要日子(如畢業典禮後)。盡可能和平共處,暫且不要提不快樂事情。不需要安排得很頻密,如果氣氛能掌握得好,父母又不會太為難,那即使是偶而為之,亦可給孩子一點慰藉。當然,若能在相聚後關心脆弱敏感的孩子,給予正能量,那就更好。

7.如果你有超過一個子女,那請盡量將關注平均分配給各子女。不要把個別孩子全部留給另一方,或是將家庭分為陣營,壁壘分明。孩子不是炮彈,離婚後的夫婦對對方的感受,不宜蔓延到子女身上,即使有子女看來和對方很親密,也不能變為代罪羔羊。孩子是無辜的,他們無力招架成年人這些家庭戰術,這樣做,會剝奪他們的童年快樂。

8.現時香港的居住環境不大理想,有不少已離婚的夫婦,選擇繼續同住一室,或是考慮孩子需要爸爸也需要媽媽,所以為了子女兩方都留下來。如果這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盼望父母明白,子女無論年紀多小,對於父母的相處,都是很敏感的。互相仇視或漠視,或刻意的被動攻擊行為(例如即使有飯餸都刻意不留給對方),孩子都一一看在眼裏。他們對雙方都充滿愛,可能很難消化這些在一起但又互相憎恨的父母關係。這樣的情境,對孩子是有害無益的。
另結新歡 先了解子女接受度

9.如果你已另結新歡,最好先了解子女的接受度。每個子女都不同,有些可以安然和你共享一個另有愛侶的新天地;有些則可能感到很為難,甚至會為家中另一方暗自難過。所以,要先了解,後行動。

10.不要以為給子女零用錢或物質滿足,就是關心他們。他們需要愛、需要歸屬感、接納和認同感。成長路上多障礙,他們很需要父母在困難時刻陪伴和鼓勵他們,在患難時刻關懷和引導他們怎樣一步一步尋求出路。

11.大部分做兒子的,都希望自己的爸爸是個好人;即使爸爸有千萬個缺點,很多兒子都希望能看到爸爸善良的一面。如果為人父親的,想避免兒子一生都在不願意憎恨爸爸的兩難中掙扎,或是在看到爸爸是「衰人」的結論中痛苦,那我建議爸爸不妨放下自尊,嘗試與兒子建立、維持或重修和好的關係。

12.同樣,盼望做媽媽的,若看到父子能成熟地相處,沒有對兒子造成不良影響,那不妨嘗試放下要兒子陪你憎恨爸爸這個執着。可以嘗試換個角度和說法:父母兩人不能繼續和平共處了,不代表哪一方是壞人。

孩子需要父母的愛,但願這愛不止停留在嘴唇邊。讓我們在考慮自己需要和幸福的同時,都能考慮孩子的長遠利益。
洪雪蕙
臨心理學家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