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詐騙案顯著上升 市民宜時刻提高警覺
2022-10-17 00:00
隨着科技日新月異,騙徒手法亦層出不窮,由過往的「猜猜我是誰」,進化至冒認政府部門人員、紀律部隊,受害人中不乏受過高等教育人士或專業人士,近日更有一名大學教授被冒充衞生署職員的騙徒,騙走逾三百八十萬元,反映受害人職業和受教育程度,與容易被騙的機率並無直接關係,市民稍一不慎便容易跌入騙徒圈套,有必要加強警惕之心。
又例如釣魚式騙案,騙徒會設定與政府或私人機構官方網站非常相似的假網站,以套取他們的信用卡戶口資料及個人資料。筆者聽過一個案例,騙徒利用受害人的善心,以購買愛心飯盒派發低收入人士為由,騙受害人付款,結果受害人付款過後,騙徒已捲款逃走。騙案形式之多,市民可謂防不勝防。
騙徒多針對來港內地生
除了香港市民,騙徒亦多針對來港的內地大學生詐騙。早前有一宗「綁架」案件,一名十八歲在港升學的女學生因聽信騙徒假冒內地執法人員,竟自拍假裝被人綁架,騙徒再以此向其父母索取五百萬贖金。內地生對香港較為陌生,難免容易墮入騙徒陷阱,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加強宣傳,如在大專院校舉辦講座,宣傳防詐騙資訊。筆者上月曾以嘉賓的身分,到訪香港浸會大學,與同場的警民關係協理主任,與二百多名來港內地大學生分享,讓他們也提高警惕,慎防詐騙。
為了不讓騙徒輕易得手,最重要當然是市民自身須提高警覺,掌握騙案最新動態。許多市民每每以為事不關己,對電騙消息一無所知,及至騙徒來電時便驚慌失措,被對方牽着鼻子走。事實上,警方已循不同途徑加大力度宣傳,筆者身為東區警區「防騙盾行動」推廣大使,經常與東區警署警民關係組合作,參與警方宣傳防騙活動,如街頭派發單張、講座等,冀望市民了解更多有關資訊,小心提防之餘亦提醒身邊親友以防受騙。
加上,近年兩岸三地不乏「賣豬仔」的新聞,雖然港人被「賣豬仔」的個案不多,但因「賣豬仔」的受害人大多被逼從事詐騙工作,因此「賣豬仔」愈猖獗,電騙個案便愈多。
要徹底打擊及杜絕詐騙案,極需要多方協作。金融機構可留意不尋常的大額轉帳或提款,必要時以短訊或致電用戶提出警示,並及時通知監管部門。另外,由於騙案多於境外發生,政府應積極尋求當地執法人員協助,合力打擊跨國詐騙集團。本地方面,宜考慮研究加強有關詐騙罪案的刑罰,加重騙徒的犯罪成本,以收阻嚇作用。
警方商業罪案調查科轄下反詐騙協調中心網站近日推出「騙案警示訂閱功能」,市民可經電郵接收最新的騙案資訊,以期增強防騙意識及作好心理準備。警方的「守網者」網站亦剛推出名為「防騙視伏器」的搜尋器,市民可於網站輸入可疑的社交平台帳戶名稱、收款帳戶、電話、電郵等資料,搜尋器將比對資料反映詐騙和網絡安全風險,提供防騙提示。希望廣大市民都深入了解,一旦接到騙徒來電或短訊,都可以沉着應對,免招損失。
吳德龍
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財務長、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執行主席、
香港浸會大學商學院客席教授、
東區警區「防騙盾行動」推廣大使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