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研數據「過河」 互聯互通便利灣區
2022-10-0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世界各地包括中國內地,目前各自有嚴格的數據法,但這卻不利於內地與香港在科研文化甚至商業上的交流,甚至連一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數據,過去一直難以互通,惟有關僵局有望打破。消息指,在本港當局積極推動,加上得到內地部門支持下,兩地正研究讓部分數據「過河」,其中本港一直欠缺的一些人類遺傳基因資料,有望被送到香港作科研用途,而四所本港在內地有分支的大學正在試行安排,將在內地分支機構的數據拿到香港。此外,針對政府近年大力發展智慧城市,當局亦積極爭取一些相對沒有那麼敏感的數據可以「過境」,例如跨境交通數據,希望透過數據互聯互通令生活在灣區變得便利。
來自各界的努力,正嘗試推動兩地數據共享。業界消息指,若要進行數據共享,就要得到內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確保能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進行,而港府其中極力爭取「過河」的數據,正是人類遺傳基因資料。
資料送港作科研用途
本港目前有十六所國家重點實驗室,六所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香港分中心,但近年有不少突破落地,除了能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共用科研設備外,兩地亦逐漸開展數據共享項目。據悉,現時四家本港在內地有分支的大學正在試行安排,將在內地分支機構的數據拿到香港。
此外,政府近年大力發展智慧城市,有關部門亦正推動一些相對未必有那麼敏感的內地數據,可以跟香港分享,例如跨境交通運輸數據,希望透過數據互聯互通,令到生活在整個大灣區變得便利,更融入整個發展大局。
消息人士表示,目前有不少數據尚待發掘成為商機,但要事先做好統籌需要甚麼資料,再用科技將其放到初創或社企上,變成應用程式「賣錢」,才能實際運用到;而在「過河」過程中,還需要面對很多問題。他指出,目前香港最缺乏的是一個能夠進行統籌的集散地,當有意與大灣區進行數據分享時,只能由兩邊政府有關當局之間就該數據進行對接,若該數據涵蓋範圍不止一個項目,就可能要再由對方去向另一部門提出討論邀請。
他說,當在進行運輸數據的分享時需要和數據局討論,再由對方向運輸局提出要求,而在推行的過程,除了政府外,還需要坊間有心人合力展開。他指,香港已有成功例子,在數據中發掘到商機後再將其落地研發,化為手機應用程式。他舉例指,全港唯一的手機流動廁所指南—Toilet Rush「衝廁」, 用戶能夠得知全香港有多少個洗手間,以及所在地附近的廁所等資料。但只有得到確實數據,才能做出這個應用程式。
創科局可成為對接口
他亦提到,要做到「數據過河」,還要對目標受眾、對接口及「過河」時間等事項有具體安排,創科局可成為對接口的選項之一。本港市場主要分為兩類,第一種是由需求帶動,企業根據需求去尋求數據;另一種則是「供應帶動」,在不知道市場最後需要的是甚麼數據的情況下,所有政府部門的數據全部都要開放並且是機讀(電腦可看到和用到)。據了解,政府已經開放了四千八百多個數據閘是機讀形式,但大灣區其他政府可提供的機讀數據則尚是未知之數。
科技創新界立法會議員邱達根表示,據他了解「數據過河」相關的項目,目前多數是在一些實驗室內以小批量的模式,指明的科研用途和針對的使用方法進行試點;要真正做到跨境數據共享還有很長的一條路,因為現在連運行模式、設定標準等步驟都尚未進行討論,但也很希望在這屆政府能夠做得到。
他亦希望跨境數據未來能有更多跨境試點,先針對某部分行業一步步放開,因為若有部分數據都做不了跨境分享,其實會對市民的生活將造成很大問題。他舉例指,香港有幾十萬人住在大灣區,但在疫情期間看醫生的時候,港人在內地看醫生卻連醫療記錄都不能過境;在防疫上,跨境車輛追蹤也是一個有助防控的用途,兩地可互相交換資訊,互換還可延伸至船等其他交通工具。他又表示,若這些跨境生活方面的數據可以做到更流暢的交換,又有法律和技術上的保護,才可以對城市管治、未來在大灣區生活,兩地出行或在通勤工作人士有更大益處。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