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小學教育課程新指引 彈性課時增至25%
2022-09-0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新修訂的《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昨正式出爐,教育局更新小學七個學習宗旨,在「國民身分認同」新增通過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讓學生認識國家及中華文化、培養國家觀念。指引又將小學彈性課時比例,由現時一成九提高至兩成半,學校可用以安排全方位學習活動、生涯規劃和內地交流考察等。有小學校長歡迎當局拆牆鬆綁,騰出空間讓學校加強國民教育及STEAM教育。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共三百一十八頁,篇幅較一四年版本的四百四十頁為少,內容主要因應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在二○年提出的建議而修訂。當局昨向全港小學發通函,指學校可因應其辦學理念、校情和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需要,按分章提供的建議,優化整體課程規劃;當局亦在九月二十七日舉辦簡介會,本學年先以試行模式推行,稍後通過不同平台,蒐集學校實踐經驗和反思,以作進一步優化。
倡減少默書測考
此外,新指引將小學彈性課時比例,由現時的一成九提高至兩成半,建議學校可運用彈性課時,又提供靈活運用「學時」的示例,供學校參考。指引首次列明,學校毋須亦不應把教學時間,用於機械式操練學生以應付「全港性系統評估」(TSA),亦不應為準備TSA,要求學生放學後和假期中參加補課;建議減少默書和測考次數,或取消個別年級的學期考試,尤其小一上學期,應以多元化評估代替測考。
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兼小學校長黃錦良,歡迎當局增加彈性課時。他指學界一直反映欠足夠課時進行全方位、主題式學習,如今增加彈性課時達整體四分之一,可用以推行當局提倡的創科、STEAM教育和國民教育,「例如規劃國民教育,在重要日子要有學習活動等,一定需要多點時間,如果不將其他科目課時拆牆鬆綁,一定不夠。」
騰出空間推STEAM
對於科目課時減少會否影響學習,黃錦良認為增加彈性課時,反而有助學生學習。「例如STEM研習,學生進行簡報能訓練說話能力,對他們語文科有幫助。」至於減少學生評估次數等,他認為是現今學界趨勢,小一新生入學初期通常有過渡適應期,校方主要着重培養品格和價值觀,以他任職小學為例,小一僅設進展性評估,一年只考一次試,相信其他學校亦按校本情況,根據指引的大原則,彈性處理學生評估。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