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贈醫施藥亦可成仙?

2022-08-22 00:00

嗇色園於一九二四年在九龍西貢道設立中藥局,開展贈醫施藥服務。
嗇色園於一九二四年在九龍西貢道設立中藥局,開展贈醫施藥服務。

第五波新冠疫情早前肆虐香港,逾百萬市民染疫,導致公共醫療系統超負荷。部分團體為確診者及康復者提供中醫網上義診及配藥服務,如東華三院、博愛醫院、浸會大學、醫道惠民等中醫團隊。事實上,香港一直以來都有贈醫施藥的傳統,其中道教團體參與度極高,其重視程度可謂超越其他宗教及慈善團體,本文希望藉此機會略談「贈醫施藥」的善舉與道教信仰的關係。

英治早期  西醫並不普及

在英治早期,香港華人一般只向中醫求診,除因經濟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對中國傳統醫術的信任及對西醫一無所知。在西醫治療普及化以前,香港只有東華醫院與道教團體所成立的中醫局為病者提供中醫門診治療服務,其中田邵邨道長於一八八六年所創辦的小霞仙院,便是香港早期最先開展中醫服務的道教團體之一。小霞仙院內設「救生醫局」,為香港民眾提供上門診症、辨症開方、施藥治病的服務。一八九六年創辦的從善堂,由呂祖等神明乩示藥方,貧者不收分毫兼施藥費。此外,嗇色園於一九二四年開設藥局,聘請醫師駐診,每日為善信提供贈醫施藥的服務,亦分文不收。

戰後,通善壇開設義診服務,一九四七年間龍天濟道長誠邀數十位中醫師為通善壇義務贈診,善信只要憑着通善壇發出的贈醫券前往求診時便可免除診金。一九七三年,金蘭觀亦積極開展醫藥救濟活動,其贈醫濟世方式為乩示贈藥、配製藥方和贈醫義診。除上述道教團體外,亦有省躬草堂、萬德至善社、省善真堂、松蔭園佛道社、青松觀、德教紫靖閣、竹林仙館、飛雁洞佛道社等等都有贈醫施藥的傳統。時至今日,嗇色園中藥局仍堅持一貫贈醫施藥的宗旨,每天為百多名病人服務。 

教徒行善積累功德

為何道教對贈醫施藥的善舉尤為重視呢?這不得不從道教的根本精神說起。道教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一種力量,亦是宇宙萬物造化的根源。然而「道」是抽象難懂的總原則,故此道教徒需以立德為根基,依「道」的原則,學習「自然無為」、「清靜寡欲」、「柔弱不爭」等等天賦之品德,從而證道、成道,與大道同心。因此贈醫施藥既是濟世利人的一大善舉,亦是德行的實踐,更是積功累德的重要途徑之一。誠如《太上靈寶淨明洞神上品經》所云:「救治疾病,謂之道力。以力行道,謂之細積。以法行道,謂之達道……然救治百病,愈人疾苦,亦可得仙。」

早前疫情來勢洶洶,香港道教聯合會將抗疫物資派送至不同地區的會屬道堂,讓善信及基層家庭在疫情下獲得適時的關顧,共渡難關。與其他各大宗教及慈善團體相比,道教與民生關係最密切,尤為重視養生、修煉、長壽、贈醫施藥和行善積德,以契合其尊道貴德的根本精神。
羅偉輝 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文化部類》編輯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