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開發郊野無助縮短公屋輪候時間
2022-08-12 00:00
大自然與住屋向來不對立,惟近月政府接二連三以發展為由,發表向大自然「開刀」的言論,包括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有需要為發展重劃濕地邊界;特首李家超再指土地供應主要考慮發展綠化地帶及明日大嶼等;不過最惹人非議的,莫過於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突然重提開發郊野公園,聲稱於大欖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建三點五萬伙公營房屋,可縮短公屋輪候時間至五年內。可是,開發郊野真的有助基層上樓嗎?
「五年上樓」如意算盤難打響
首先,新建公屋單位並非全數分配予一般申請者。翻查房委會過往的年度編配估算,部分新建公屋會分配至受各類調遷影響的住戶、公務員等,近五年僅約七成半單位分配予一般申請者,加上司長提出的伙數當中包括居屋單位,可見即使在大欖郊野公園建屋,實際獲編的公屋申請者遠低於三點五萬。
再者,公屋項目由動工至完成入伙,動輒至少花上七年,而開發郊野公園更涉及修例工作,甚至面對司法覆核,需時更久。屆時輪候時間隨時比現時六點一年更長、已輪候逾五年以上的申請者更多,以目前情況作基準並不準確。
更關鍵的是,房委會的輪候時間計法與申請人數無直接關係,還需要考慮獲編配申請者的輪候時間分布、編配予不同輪候時間申請者的單位數量等,輪候人數與時間的減幅沒有必然關係,與司長的說法有差異,「五年上樓」的如意算盤難以打響。
北都千頃棕地未納入規劃
郊野公園建屋不但無助加快上樓,更會帶來前所未見的破壞。政府一七年曾委託房協研究開發大欖郊野公園,若以相同的發展比例推算,容納三點五萬伙需要開發達一百八十七公頃,相當於十個維園,涉鏟走山頭及一半郊野徑。破壞之大,難以令人信服開發仍只是在郊野「邊陲」。更何況被列入郊野公園的土地並無「邊陲」與「核心」之分,整個範圍均受《郊野公園條例》保護。事實上,更令人憂慮的並非任何規模或單一選址,而是一旦強行修例,為開發郊野開綠燈,威脅將擴散至全港的郊野公園。
社會對保衞郊野公園早有共識,政府於一八年耗資一千七百二十二萬進行為時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後,公眾參與報告指出公眾對發展「郊野邊陲」意見非常負面,大部分市民更表明反對兩個郊野「邊陲」選址(包括大欖郊野公園),所得的結論十分具體,非如司長所言般「抽象」,亦獲上屆政府全盤接納。現屆政府不宜反口,企圖製造郊野住屋對立的假象,更毋須浪費時間研究開發郊野「邊陲」的可行性,反應集中火力,加快發展位於北部都會區內逾千公頃未納入規劃的棕地。
陳可淳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