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區」辦網上工作坊 廢木變藝術「大嘥鬼」

2022-08-01 00:00

原本需要廢棄的樹木,有的變成樂器(小圖),有的化身成藝術品作裝飾用途,如鼓勵珍惜食物的「大嘥鬼」,延展「生命」活力。
原本需要廢棄的樹木,有的變成樂器(小圖),有的化身成藝術品作裝飾用途,如鼓勵珍惜食物的「大嘥鬼」,延展「生命」活力。

(星島日報報道)超強颱風山竹四年前吹襲香港後,政府設立臨時園林廢物回收場,回收及循環再造塌樹廢物及其他園林廢物,讓香港樹木以不同形式延續其使命。部分原本需要廢棄的樹木已有「歸宿」,有的變成樂器,有的成為家具,有的甚至化身成藝術品作裝飾用途,例如鼓勵市民珍惜食物的宣傳角色「大嘥鬼」,並散落於不同機構,延展「生命」。環保署高級環境保護主任賴峻傑表示,Y.PARK [林.區]運作後首年每日處理量三十公噸,而在疫情之下,中心亦轉變策略,多辦網上工作坊教育市民將園林廢物轉化成再生產品,冀隨後每日處理量逐步增加六十公噸。
去年中投入運作的Y.PARK [林.區],位於屯門曾咀,毗鄰新界西堆填區,旨在將園林廢物轉化成再生產品,為業界提供穩定的木料供應,促進重用、循環再造及升級再造,減少棄置堆填區及相關碳排放,力爭於二〇五〇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路向。賴峻傑表示,疫情關係訪客未必很多,於是他們轉變策略,舉辦網上工作坊,教育市民將園林廢物轉化成再生產品。今年四月左右疫情緩和,於是重新開放參觀,預約立即爆滿,大受歡迎,他們亦主動到學校舉辦工作坊。

賴峻傑指出,Y.PARK [林.區]接收的園林廢物中有四成是幼枝樹葉,他們鼓勵園林廢物生產者在原地循環再用幼枝樹葉為堆肥;有三成是樹枝,適合作為木碎;有一成是粗大樹幹,可轉化成木板及木方,可塑性較高;不幸地,有兩成是沙石及垃圾,他們希望承辦商盡量將垃圾分出來,以免影響回收工序。
減棄置堆填區及碳排放

就園林廢物再造過程,賴峻傑表示,直徑等於或大於三百毫米的樹幹,會被鏈鋸切割成長度或形狀較容易處理的「原木」,又或者被木材切割機、單片縱鋸及橫切鋸切割至指定長度、寬度及厚度,轉化成「木板及木方」,由乾燥設備進行烘乾。直徑少於三百毫米的樹幹及樹枝,會被木材破碎機破碎成不同大小的「木碎」,或由木錘磨機將細枝及木碎錘磨成「木糠」。

賴峻傑又指,再生產品的出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為「原木」,可被製成木傢俬和藝術品及花園裏的裝飾品;第二類為「木板及木方」,可被製成木傢俬、設施裝飾及翻新、花園木欄;第三類為「木碎」,可作為種植用的覆蓋物、堆肥用的膨鬆劑、養殖菇菌的基質、製造生物炭的原料,及過濾地面徑流物料;第四類為「木糠」,可製成家畜睡臥用的底墊、塑合板、堆肥用的添加劑。

值得留意的是,部分原本需要廢棄的樹木已有「歸宿」,有的變成樂器,有的變成家具,有的甚至變成藝術作裝飾用途,變身成《惜食香港》運動的宣傳代表「大嘥鬼」,散落在不同機構使用。市民日後在參觀Y.PARK [林.區]、民安隊圓墩訓練營、環保協進會、振生園有機農場、蝶豆花園、「堅.農圃」、聖雅各福群會、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明愛東頭長者中心,及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等地方時,也有機會尋找到這些本地園林廢物再生產品的蹤影。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