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加強中藥監管 保障市民健康

2022-06-25 00:00

香港連續七年蟬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有指是港人擅於養生,常以藥材入饌,配合藥膳、湯水及涼茶等調理身體,達致醫食同源,惟中藥一直存在品質監控問題,包括污染、假冒、儲存不當等,若不慎誤服,後果將不堪設想。

早前,有本港社區食物監察計畫檢查市面上十二種中藥材,二十個樣本有八個的二氧化硫含量超出《中國藥典》及國際通用標準,包括當歸片超標近十一倍、天冬約四倍、葛根約三點五倍,過量吸入二氧化硫除會引致咽喉、腸及胃部不適,還會傷及肝腎兩臟。

所謂病從口入,因此辨明藥材的品質就絕不能輕率。傳統的中藥材鑑定須經多重步驟,分析一個樣本往往花上數小時。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轄下的食物安全及科技研究中心,早於一○年研發了直接電離質譜方法,可鑑別靈芝和天麻等約十種中藥材的真偽、屬人工栽培或是野生,以及產地來源,只需十分鐘便可得出結果。
高科技NIR鑑定中藥品質

隨着科技進步,辨別中藥材的技術更上一層樓。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與醫藥生物科技公司合作,開發「手提近紅外光譜(NIR)快速鑑定中藥系統」,可配合人工智能(AI)圖像分析及演算法,協助電腦透過機器學習訓練分析NIR數據。檢測員把預先磨成粉狀的藥材放在系統下掃描,電腦便可在數十秒內分析藥粉的NIR光譜數據,以辨識藥材的真偽和品質。系統更可分辨「同屬近親」的藥材,甚至鑑定中藥的級數。裝置屬手提式,使用方便,可隨時隨地在中醫診所、藥廠、藥材店等進行藥材檢測,由於準確性高,大受業界歡迎,並在數碼港與業界合辦的「Block adVenture」區塊鏈應用方案比賽中奪得冠軍。

THEi團隊同時也應用具加密作用的區塊鏈技術,記錄藥材圖譜及資料,如生產日期、產地、批發等,建立了中藥NIR資料庫。資料庫目前已收錄約二百種中藥的圖譜,消費者只需掃描藥材包裝上的二維碼,便知道中藥的來源和質量,以防有魚目混珠的情況。該系統將會持續優化創新,有望進一步提升效用。

科技昌明有助鑑別中藥,但藥材供應的監管和檢測必須完善,市民的健康才有保障。在配合《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建設方案(二○二○—二○二五年)》落實下,香港的第一所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快將落成,而中藥檢測中心的成立,不但有助強化中藥的檢測和科研,更能為中藥的檢測方法建立國際標準,支援中藥鑑別及檢測方法的研究,透過技術轉移,我相信能有效加強業界對產品的品質控制,幫助提升中醫藥業整體水平,讓市民食得安心之餘,更可為香港中藥輸出國際市場創造優良條件,把香港長壽的秘訣與各國分享。
鄧淑明博士
香港大學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系
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及建築學院客席教授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