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有了《國安法》官員更有「底氣」
2022-06-16 00:00
(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在特首林鄭月娥任內,香港出現因為修訂《逃犯條例》觸發的「黑暴」事件,導致中央出手定立《香港國安法》,同時完善選舉制度,實行「愛國者治港」。林鄭月娥接受星島新聞集團訪問時,承認過去五年是香港一個「好重大的轉折點」。她認為,這個轉折點在回歸中段的時候發生,「可能都是無可避免」,指這五年發生的事是回到一國兩制的正軌,讓香港人特別是政府官員明白到一國兩制,「是以一國為先一國為本」,亦令到官員做事更有「底氣」。她相信在一國穩固後,香港會進一步發展國際化、《基本法》保障的人權自由、以及高度自治,令兩制發揮得更好。
回顧回歸二十五年,林鄭相信,她任內發生的轉折是「避唔到」。她說,由二○○三年到二○一二年反國教、二○一四年普選行政長官被否決,然後發生佔中,再有旺角暴動、鼓吹港獨、立法會宣誓事件,「樣樣都避咗去,累積落嚟,問題愈積愈大,香港社會對於真正了解一國兩制的人愈來愈少,都真係發展到好嚴重,出現衝突、有抗爭有暴力的時候就更加難處理。」
一國是根 兩制是水和養料
她自我檢討說,「我第一個舉手認,競選政綱裏面,有人根本將呢啲議題睇成邊個話要立二十三條,邊個攞唔到民主派支持,但我都寫落去,但我都寫得比較模糊化一啲。」她說,「二十三條呢條刺留喺香港咁耐」,現在通過《香港國安法》,「官員底氣就出來,你見而家我哋官員包括我自己而家點樣講:這是憲制責任,這些工作必須要做,因為一條香港國安法未能夠涵蓋所有會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需要進一步進行本地立法。」她說,這樣的例子還可以套在其他事件,例如明知教育出咗事,以前官員都不敢說不敢處理。
林鄭月娥說,如果過去五年沒有發生這些事,讓香港在中央指導出手之下,重回正確軌道,未來一國兩制貫徹落實將會出現好大問題。她不認為,香港會因此變得接近內地城巿,「一國兩制下冇叫香港變成內地城市……基本上一國原則穩固了,之後要做的就是兩制要發揮。」她引用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比喻,指一國是根,「根以前腐爛咗啲,現在抓實了;上面兩制棵樹就可以茂盛,如何茂盛呢?當然是淋水和加養料」,她指兩制的水和養料就是國際化、基本法下保障的人權自由、以及高度自治,「這些全部都是憲法、基本法下給了我們的水和養分,我們如果用得不好,樹就唔壯,如果用得好,大樹就成蔭,未來香港就好好……我對未來前景非常之樂觀,因為一國已經穩陣落嚟,無論中央定特區,都應該在一國為本之上,令兩制發揮得更好。」
她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例,她看不到短期內地城市可以替代到香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因為香港有兩制的優勢,基本法規定下我們沒有外匯管制,「資金自由流通對國際金融中心好重要」,這是基本法下香港可以成功的要素,「但要用得好,要看準國家策略……睇到國家政策的香港優勢,透過積極有為政府,政策推動,一定會成功。」
只要通關 香港仍富吸引力
對於香港近年的移民潮,她認為「人員往來,出出入入好正常……事實上全球爭奪人才,不過有啲地方好叻,將搶人才包裝成救生艇,來吸引香港人去。」因此香港要加把勁,去搶人才,她不認為移民潮與國安法有關,「要留住人要有穩定環境,國安法給了我們穩定環境,要有一個宜居生活的前景,一個好的教育制度……」她羅列了一堆引入人才計畫,傑出創科學人計畫、優才入境計畫等,指相關計畫的申請數字顯示香港仍然有吸引力,「只要通返關,無論通內地通海外地,香港仍然是富吸引力嘅地方。」
疫情下通關 「魚與熊掌」選擇要衡量
必須考慮內地通關基礎
疫情期間,香港好像變成「孤島」,被問到可以如何打破這個困局,林鄭月娥表示,所謂「孤島」,是當其他地方開了關,你不能開就孤立了自己。她指,和內地的通關,曾討論了一套成熟的方案,接近可以公布,但當時不幸有第五波,現在要視乎第五波的情況,看看如何重新啟動,和內地免檢疫往來討論。她又指,但香港讓內地的人來,已經通了關,他們用「回港易」和「來港易」已經免檢疫通關。
至於和海外的通關情況,林鄭月娥表示,「因為人哋通晒,我哋自己㗎咋,咁你如果聽日撳掣」,取消七日檢疫,不用問外國政府,是香港決定,但做決定必須考慮與內地通關的基礎。她指,因為一直講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才有條件將感染減到最低,甚至社會面清零,如不這樣做就會影響和內地討論通關的基礎。
林鄭認為,面對對內對外通關,涉及「魚與熊掌」問題,新加坡其實都一樣,「只有魚沒有熊掌,都入唔到內地」,指新加坡在內地也有很多業務,新加坡企業也很想入到內地,但可能新加坡覺得有大東南亞市場,覺得開關予東南亞和全世界也足夠,「但內地對香港的份額太大,不只經濟,仲有社會和個人聯繫,所以香港就要自己考慮」。
防疫限制有怨氣無可避
對於防疫措施屢受爭議,林鄭月娥坦言,「任何公共衞生措施都唔會令到人哋拍手掌,因為你係限制人哋自由,你限制我活動,你又要求我打針,又要求我檢測。」她指,只可以向市民解釋為何需要相關措施,當相關措施可以放寬就爭取放寬,有怨氣是無可避免,「我未試過公布社交距離或入境限制措施,啲人話真係好啦,你限制我哋啦,邊可能?」
2049年告別劏房有很多變數
「十年建屋」土地已搵好晒
林鄭月娥表示,她任內其中一個政策目標,就是加快土地供應,建立土地儲備。從供應角度,經過多年努力,未來二十至二十五年期間可提供一百萬個單位,等於現在總體單位的百分之三十八,除非香港人口在二十年間多三四成,否則從數字上是足夠的,「未來十年建屋計畫,三十一萬三千個單位,已經搵好晒,之後就北部都會區,明日大嶼,搵好晒」,而且一百萬個單位未計私人發展商自己土地釋放出來,包括地契收地及土地共享。
她指出,以五年計,未來五年的供應和現在差不多,大概十萬個公營單位,若能將這個數字提升至十三至十四萬,但現在看來做不到,「我講過很多次,未來十年建屋計畫那三十多萬公營房屋是頭輕尾重,三分之一在頭五年,三分之二在後五年」。她認為,下一屆政府要做的是,盡量將那後五年盡早開展,「但看來也不行,因為如果今日未開工,五年內是無法入伙的」,但起碼在後五年,如果是第九年、第十年都可以提早,變成第七年、第八年,然後將十年以外的再提早,將明日大嶼原本三、四年的首批人口入伙,提早到二○三二年。她認為是有機會的,因為現時的政治環境比較好,有愛國者治港、立法會不需花時二十個月批五億做大嶼山的填海研究,「唔會會都唔開,主席又唔選」。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