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封城自斷供應鏈 恐拖累全國GDP
2022-04-29 00:00
(星島日報報道)上海疫情大爆發促致封城已屆一個月,供應鏈大擠塞,消費信心疲弱,市場資金流走,正不斷衝擊中國經濟,多方研究機構均下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中國最高領導層下令穩保就業、保增長,引導市場預期,甚至要確保今年經濟增長超越美國。有學者把上海封城比喻為「一顆石子投進水裏,在水面揚起一圈圈漣漪」,如封城持續,中國恐怕難實現全年百分之五點五增長目標,並預計,上海疫情或令中國今年損失至少數千億元(人民幣,下同)收入。
國家主席習近平、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領導人,近日均齊齊向市場打強心針。習近平指,要引導好市場預期,講清楚政策導向和原則,穩定市場信心,並下令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表明基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李克強亦指,要加大穩崗促就業政策力度,保持就業穩定和經濟平穩運行,以及要求進一步打通堵點,暢通循環。有傳習近平更下令要確保中國今年經濟增速超越美國,以凸顯中國社會主義制度比西方國家好,而且美國在政治及經濟上都在衰落。
大摩料次季GDP倒退半成
今年第一季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為一萬億元,按年增逾百分之三,較去年同期的平均兩年增長下滑一點六個百分點,亦低於全國首季GDP的百分之四點八增長。目前多家大行一致看淡今年中國經濟前景,信銀國際預計今年中國GDP增長會放緩至百分之五,其中第二季GDP的增速可能會處於低位。瑞銀更將預測下調零點八個百分點,至百分之四點二。摩根士丹利則預期今年第二季中國GDP或按季倒退半成,把全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百分之四點二,並指當局的清零政策打擊投資者信心。大摩預測中央會在四月或七月政治局會議中,推更多寬鬆措施,估計今年內中國會再調低存款準備金率七十五點子,及減息二十點子,以緩和疫情的衝擊。
長三角碼頭「受累」瀕停擺
「GDP不止是一個數字,它背後代表是物流、就業、消費、投資等各個方面」,沈凌指,封城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極大影響。他表示,「一個小缺口的出現,可能會對經濟造成大影響」,他以中國汽車產業為例,指上海晶片停產,可能會影響全國的汽車產業停滯。莊太量表示,上海是中國的經濟窗口,封城的影響很大,不止上海港,長三角一帶的大型碼頭都面臨停擺,對四月出口會造成很大影響。莊太量亦認為,去年中國GDP增長為百分之八點一,要在高增長基礎之下實現百分之五點五增長非常困難。
然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廖群仍看好中國能實現百分之五點五增長目標,他說:「目標是一定的,政策是靈活的」,解釋指上海疫情現已逐步受控,只要確診人數下降,逐漸實現「動態清零」,經濟就會出現反彈。
疫情爆發的同時還有失業率飆升的問題,今年首季中國三十一個大城市的失業率達百分之六,為逾四年新高。沈凌指,外賣騎手、速遞員、個體工商戶等均受影響,他說:「他們不工作就沒有收入,收入減少會對整個消費環境造成非常大打擊」。去年中國靈活就業人員達兩億,佔全國總人口近七分之一。
A股三大指數見兩年新低
新一輪疫情亦撼動投資市場信心,自上海三月二十八日啟動封城起計,A股三大指數齊齊走樣,上證綜合指數至今累跌百分之七點四,深成指則累瀉一成二,而創業板指數更累挫或逾一成半,均見約兩年低位。有內地財經研究機構人士受訪時稱,上海的製造業在國內舉足輕重,現時防疫已對部分高端製造產業的供應端造成衝擊,加劇股市部分行業板塊的動盪。他說:「目前機構投資者對資本市場態度較為謹慎但不悲觀」,認為A股仍有調整空間,並指市場正期待當局有更靈活的舉措出台,才會入市。
曠日持久的疫情引起「清零」與「共存」的爭論,沈凌認為,如果當局不進行強硬的防疫措施,後果將不堪設想。他指出,僅從經濟層面作出假設,疫情一旦在中國大規模爆發,將會出現每日新增數萬甚至數十萬的感染者,目前全國恐怕沒有相應的醫療資源應付,更指即使只視變種病毒為大型流感,「那麼患上流感的人是否需要病假、休息?」他認為在此情況下,經濟仍會受影響。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