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論政經|科學為本實現復常

2022-03-22 00:00

近日新增確診數字從高位回落,疫情呈下降趨勢,政府宣布在四月二十一日起分三階段放寬限制措施,總算為重啟經濟和民生活動定下較清晰的路綫圖,踏出重要一步。接下來要確保順利落實復常之路,仍有很多工作要做好,最重要是以科學為本,適時制定最切合香港實際情況的策略。

本欄一個月前提到「共存」的兩個條件,分別是醫療系統要有較高的負荷能力,以及整體社會達致群體免疫水平。今天,公私營醫療系統初現協作、隔離檢疫設施大幅增加;群體免疫方面,無論是主動(接種疫苗)或被動(感染)而建構的免疫力都有所提升,至於甚麼水平才算足夠?香港目前的群體免疫又處於怎樣的水平?一概未有一致的說法,政府應盡快與專家從科學角度釐定,並以此作為制定抗疫措施的指標。
救急扶危不可躺平

當內地專家開始討論「中國式共存」,香港也應探索適合自身的「共存」方案。但明顯香港目前所謂的「共存」絕非最理想,單看死亡率比世界很多地方都高,這是難以接受的,這波疫情已奪去逾五千人的性命,更令人痛心的是,重症和死亡個案中,大部分是長者。

中央已經對香港提供了龐大的支援,特區政府必須更準確更有效運用資源,重點處理重症患者和免疫力較弱群體的救治,要將病牀、隔離設施、口服藥物等資源,集中投放到最有需要的人身上。其次,是全方位推高疫苗接種率,尤其是長者,以鞏固群體免疫的基礎。
挽留人才保競爭力

政府公布了放寬入境檢疫措施的計畫,部分出於實際考慮,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恢復邊境互通、暢旺人流,才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方。事實上,筆者身邊不少外國友人及工作夥伴都選擇離開,若延續這個狀況而又未能給出清晰的放寬計畫,令人憂慮會有更多國際人才離港,轉移到亞洲其他地區,最終會削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如何阻止人才流失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刻不容緩需要正視的問題。當局應適時放寬整體入境檢疫措施,讓香港與國際的人員往來盡快恢復正常,亦方便內地人士經香港往返海外,繼續做好國家對外窗口的角色。 

我們的城巿素以靈活堅韌見稱,期望特區政府在科學的基礎上,檢示實際情況,引領香港全面復常。經過無數困難、無助的時刻,我們真切期待無論是整體經濟抑或社會氣氛都能得以強勢反彈。香港,在復活節過後盡早活起來,是全民所願。
李民斌
全國政協委員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