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綠債料受捧 專家指回報吸引
2022-02-17 00:00(星島日報報道)政府下月首次發行綠色零售債券,推動市民參與綠色經濟,其條款與上期通脹掛鈎債券(iBond)十分相似,回報都是與通脹掛鈎及設有2厘保證回報。分析認為,政府小試牛刀以通脹招徠,吸引市民參與債市交易,日後待市場成熟,零售綠債回報有機改為跟綠色項目掛鈎。
市民參與環保投資變相有2厘回報,首批零售綠債將在3月1日開售,總發行60億元,每手1萬元,年期3年。今次零售綠債條款跟iBond幾乎無異,每年息率與通脹掛鈎,設有定息2厘保證,分別在於資金用途不同。發行零售綠債所籌集的資金,將會用於綠色項目,但回報率是和通脹掛鈎,不是和綠色項目掛鈎。
今次息率與通脹掛鈎
政府在2018年財政預算案提出綠色債券,這幾年一直給予機構投資者參與,均錄得數倍超購。資料顯示,目前政府仍未到期的3年期綠債有4筆,按債市最新參考價計算,今年到期的年息率最高,約1.16厘,而2024年到期的一筆債息率最低,為0.36厘,超出2厘的綠債年期起碼高至10年。換言之,零售綠債定息2厘,已遠遠跑贏同期的機構綠債。
綠債已成基金界的投資主題之一,利達資產管理ESG及投資者關係高級主任李穎琳表示,政府發行零售類別的綠債,可推動散戶認識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等綠色理念,對推動綠色金融發展有幫助。她強調,綠色資產不一定回報低,長持有甚至有機會跑出,而今次回報亦參考通脹,在通脹升溫下也有一定吸引力,料反應亦會熾熱。李穎琳稱,今次零售綠債對象有別,其基金未打算認購,但本身所管理的資產部署都會加入ESG考慮因素,一般來說,綠色債券亦是選項之一。
對於零售綠債跟iBond本質上的分別,東亞銀行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李振豪解釋,零售綠債資金用途在於指定綠色項目,與政府2004年用於興建「五隧一橋」的零售債類近,當時浮息是與項目盈利掛鈎,債券回報或會受工程影響,「買債券即係借錢畀人,都要睇人借嚟做乜,iBond係買政府信貸評級,違約風險好低,但係買項目就可能會有延誤。」
耀才料更多散戶開戶
他認為,今次政府將零售綠債的條款設定得跟iBond概念相同,相信是普及零售債市場的一步,期望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債券投資後,可帶動更多企業來港發零售債,相信隨未來零售債發展成熟,日後綠債回報或會真正跟綠色項目掛鈎。
耀才證券行政總裁及執行董事許繹彬亦相信,以綠色名義發債可引更多散戶開戶,「激活到一班想收息客戶,會買有固定回報嘅新產品」,在加息周期下亦易於以通脹作招徠,相信今次認購反應與過往iBond相若。
另外,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及國際金融協會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至2025年,全球ESG債券發行規模可達每年4.5萬億美元,較去年逾1.4萬億美元高出2.2倍。報告指,以往ESG投資主要集中於股市,但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威脅,債券投資者將需要提供更多資金,形容未來5至10年固定收益市場將出現「無聲的變革」。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