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四個港人一個窮!

2021-11-17 00:00

香港人口有約七百四十萬,但政府本月十日發表的《2020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可謂怵目驚心:去年香港貧窮人口達一百六十五點三萬,貧窮率達百分之二十三點六,較前年增加百分之二點二個百分點,即每四點二人就有一人貧窮。

儘管受到新冠疫情重創,很多在旅遊相關行業服務的基層市民都蒙受經濟損失,但這次政府報告跟以往關注的焦點不太一樣,凸顯政府政策介入後的扶貧成效,列舉所有補助項目,除恒常現金介入外,還強調一萬元派錢措施等非恒常金介入,和公屋及幼稚園學費減免等須經濟審查的非現金福利項目。

媒體批評報告有誇大政府扶貧工作之嫌,甚至凸顯政府輕視社會資源分配失效的痼疾。本港經濟近年接連遭受打擊,環球金融海嘯後首次衰退的影響尚在,香港又接連有本地的黑暴事件,與環球新冠疫情,連番打擊下,讓貧困問題更加惡化,所以政府更加不能再繼續迴避問題。

有媒體批評政府在今年的《貧窮報告》大玩文字遊戲,內文率先提到「計及所有選定項目的政策介入後」的貧窮率為百分之七點九,較前年下跌一點三個百分點。又特別強調去年為應對疫情要推出重磅紓困措施均是單次性質,例如一萬元派錢就拉低貧窮率三點八個百分點,令二十六點七萬人脫貧,官員因此認為成效顯著。但需要指出,派錢是人人有份的特殊一次性措施,能否當成一種「扶貧措施」其實也已經十分牽強,更何況這種扶貧效果十分短暫,面對香港生活成本高企、經濟疲弱的市道,難道政府可以長期派錢來贏得掌聲?疫情下的一次性緊急現金援助有其必要性,但制訂長遠脫貧策略,才可以從根源解決貧窮問題,讓香港的未來更有希望。

想要縮窄香港社會的貧富差距,單靠廣建公屋和增加福利,助益甚少。需明白貧窮在香港已經成為一個結構性問題,資產財富高度集中於一小撮人和企業,過往的鼓勵就業、再培訓措施以及託兒等輔助服務也值得積極考慮,保障工作收入的最低工資與開拓新興產業等,更不能一再迴避。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改革稅制,調升最富裕階層利得稅和個人入息稅等,把新增稅收投放教育、醫療、房屋等扶貧相關開支範疇。徹底從職業培訓、增建公屋提高社會安全網、加強教育等方面改善民生,才是更有效的滅貧措施。此舉既能收窄香港的相對貧窮,更有助團結社會。

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