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通關非口水戰 誰「話事」誰正確?
2021-10-28 00:00兩年的分離,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一段關係冰封兩年,會有甚麼後果?以下是真人真事:
另外一名「新香港人」,年邁父母在家鄉,整整兩年沒回去探望,倍感掛念,但是家中鄉親鄰里反而怕了「香港人」,深怕朋友會把新冠病毒帶回去,都叫他不好回去。朋友的雙親畢竟年邁,怎麼會放心呢,只是礙於隔離時間太長,不方便向公司請長假,還未成行。
兩年封關,足以令小情人分手、夫婦離婚、與年邁親人天人相隔連奔喪也成問題;生意合作夥伴另投他人、合作項目無限期押後甚至擱置。還有在內地養老的香港「老友記」,當中有長期病者連回香港覆診取藥也困難重重。但反對通關的人,應該不是上面提過的人。偏偏這個社會裏,「唔關事的人要話事、關事的人就怕事、話得事的人卻避事」,實在諷刺!
為回應社會跟內地通關的訴求,特區政府近日收緊防疫限制,撤去大部分免檢疫入境安排,但好事之徒又諸多批評,甚至有些不負責任的所謂大學學者提出質疑,聲稱政府將與內地通關說到「天咁大」,但估計通關初期會有名額等限制,相信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會很大云云。
通關對香港經濟效益有多大,豈能只看數據。走到銅鑼灣和尖沙嘴等核心商業區,看看眾多已經關門大吉的店鋪,已看到養活超過二十萬人的零售業已步入冰河時期。還有香港旅遊設施及航運、客運業還可以「吊鹽水」有多久?政府還可派錢嗎?
以上經濟問題,只屬冰山一角。除冷冰冰的數字,我們有更多有血有肉的個案要處理。去年下半年,工聯會幫因封關而「斷藥」的內地港人送藥的個案就逾三萬宗!另外,截至去年十月,香港有近二萬七千名跨境學童,未能通關,部分被逼在香港親人家寄居,部分則只可參加網上課堂,甚至缺課。
偏偏有些人,通關與否跟他們的生活和收入都沒影響,像那名提出質疑的中大學者,收入不會因未能通關而減少。有些反對的人,可能是對內地有偏見、甚或從來也沒有打算去內地;反正,如筆者所見,這種人在香港胡亂填一張白紙條依然可以照樣去著名內地連鎖店「海X撈」吃火鍋、口裏在罵、但又暗自頻頻去「掏寶」。他們不是持份者,也沒有切膚之痛,卻罵得最狠、最大聲。
至於有「話事權」的,卻怯於面對「反彈」又或者過分自信於香港制度,甚至達至「制度傲慢」,猶記得內地政界高人曾向筆者爆料,有些港官自信可以用「很有創意」的方法去抗疫,抗拒跟隨中央做法,所以只做局部檢測,不做全民檢測;抗拒任何強制疫苗接種措施;就連「安心出行」也欠追蹤功能,這樣抗疫,阿爺哪有信心給你們通關。高人當時預言,香港最後還是跟隨中央的做法,但願如此,也希望由健康碼做起。
原姿晴
前傳媒人,現任職顧問
關鍵字
最新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