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直talk】「健康碼」對接 是免檢通關關鍵

2021-10-24 00:00

香港新冠疫情逐漸受控,這幾個月以來只有零星確診,而且大部分都是輸入個案。過去一年疫情肆虐,港人到內地要隔離,大大影響他們上學、行商、探親、旅遊等,造成諸多不便,甚至乎引發不同的社會經濟問題。因此,最近在疫情趨穩定下,市民自然希望盡早回復通關。政府亦了解這逼切需求,政務司司長李家超於九月底率領官員和專家前往深圳,討論兩地免檢疫通關的可行性。

雙方的討論議題,包括香港旅客過關時能否採用「健康碼」申報其健康狀況。政府建議「健康碼」可包含用家的個人資料、健康申報、檢測結果,以及接種新冠疫苗的紀錄。另外,「健康碼」亦紀錄其行蹤。政府指它們已準備好,可以利用三種不同方法去紀錄用家行蹤,包括一、用家自行紀錄,再由系統對比政府列出的高危地方清單;二、系統列出高風險地方的清單,而用家自行進行匹配及申報;三、經用家同意自動將他的「安心出行」資料上傳至系統。

儘管港方提出不同「健康碼」的方案,但內地官方卻不太接受,原因是兩地對獲取用家行蹤紀錄的做法不一致,而內地認為香港方案未如理想,難以有效地找出不明源頭確診者過去曾到訪過的地方,所以無法杜絕入境港人的病毒傳播風險。港區方案依賴用家自行在過關時申報行蹤資訊,行動類似於港人到外國旅遊在入境前填寫健康申報表般,可是由於自行填寫的行蹤資訊難以證實,因此這做法存在漏報及誤報風險,故遭內地政府拒絕。由此可見,如要推行兩地通關,香港需有一個能與內地健康碼互通的港版「健康碼」,而內地要求這「健康碼」必須具備追蹤功能,一旦出現疫情時,能夠找出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和受影響人士。這樣安排才能令內地對香港防疫有信心,才會考慮「開閘放人」。然而,在香港落實這安排又談何容易呢?

「追蹤功能」很自然會觸動到某些香港人的神經,令市民覺得其日常生活被政府監視。筆者認為這想法未免有點杞人憂天,在現實生活中,不少智能應用都有類似效果,例如:電訊商每分每秒都可以知道智能移動電話客戶的行蹤、市民使用八達通時會留下其出行紀錄、電商洞悉網購用戶的個人資料及上網習慣等。然而,大部分市民都很樂意接受這些服務,因為他們從中可以為自己的生活「增值」,所以在平衡利弊得失之後,很願意放棄自己的私隱權。

既然某些市民擔心「追蹤功能」存在私隱外泄問題,因而抗拒使用,有政客建議讓那些急於過關的市民自由選擇使用港版「健康碼」。這個「用者自付」的方法,表面看來似乎合理,但在操作上仍然帶有隱憂。香港難以做到全民使用「健康碼」,因此那些曾去過高危地方的非「健康碼」用家,便成為找不到的不明源頭,無聲無色地繼續危害公眾健康,就算那些自願參與使用「健康碼」的用家也難以倖免。大家試想想,在存在輸入風險的情況下,內地又怎會那麽容易放鬆,接受港方建議的「用者自付」方案呢?

歸根結底,在科技層面落實「健康碼」方案問題不大,推行的難處主要是在政策層面。再想深一層,這事件又一次暴露出香港在融合國家大局的過程中,時會面對「一國兩制」之間兼容性的問題。

參考澳門防疫工作,它們已推出與內地對接的「健康碼」,所以儘管最近當地曾爆發疫情,政府也能迅速把它控制,珠海政府亦因此而允許當地市民與澳門恢復免檢通關。由此可見,香港要與內地免檢互通,必須爭取與內地防控要求一致,絕對不宜另設一套做法。

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榮譽會長

黃錦輝

關鍵字

最新回應

相關新聞

You are currently at: std.stheadline.com
Skip This Ads
close ad
clos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