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論壇】時日無多 香港氣候行動不能怠慢
2021-10-22 00:00港府本月初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四大減碳策略,並訂立更進取的中期目標,即在二〇三五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總量由二〇〇五年水平減半,以邁向二〇五〇前碳中和的願景。眾所周知,發電是本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但政府預計本港於二〇三五年前,只能把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至百分之七點五至一成,香港地球之友對政府能否實現中期目標深存疑惑。
「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權責重要
環境局落實成立「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加強統籌和推動深度減碳工作,值得讚賞。事實上,應對氣候變化單靠環境局並不足夠,低碳轉型需要各政府部門合作。例如運房局可從建築物和交通措施減碳,發展局應於城市規劃中加強藍綠建設,發展低碳智慧城市,土木工程拓展署和渠務署則加強城市適應極端天氣的能力。此外,全球暖化會誘發各種疾病,衞生防護中心必須提升公共衞生系統,應對氣候健康風險。港府正欠缺一個法定部門統籌氣候行動,香港地球之友敦促政府必須賦予「氣候變化與碳中和辦公室」明確權責,統籌各部門制定全面的氣候政策,同時提高透明度,定期披露香港的氣候風險,並就各部門的氣候行動作出匯報,以評估及落實優化方案。
世界銀行發表的《2021年碳價趨勢報告》顯示,全球有六十四個國家已落實碳定價機制,涵蓋全球超過二成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碳定價主要分為「碳稅」和「碳排放交易」兩種,「碳稅」是由政府決定每單位二氧化碳的價格,並直接對碳排放企業徵收稅項,而「碳排放交易」則視碳排放為商品,並就預先訂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讓市場自由交易相應的配額。數據顯示,歐盟碳市場自二〇〇五年啟動以來,平均每年減少百分之一點四碳排放,碳排放總量相比二〇〇五年大幅下降兩成,成效顯著。隨着中國今年七月啟動全國碳交易市場,中國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碳排放每年覆蓋總量超過四十億噸。港府去年成立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承諾會評估香港發展成為區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但這並不足夠,香港長遠必須落實碳定價,以「污者自付」原則,反映全球暖化的真實環境成本,推動企業低碳轉型。
聯合國早前發表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向人類發出「紅色警報」,強調阻止不可逆轉的氣候災難已經時日無多。港府必須展現決心,多管齊下,加快落實強而有力的減碳策略,才有機會實現碳中和目標。香港地球之友與世界基準聯盟將於十一月八日聯合主辦 「碳中和論壇」,探討亞洲油氣企業於低碳轉型上的表現,詳情請參閱本會網頁。
洪藹誠博士
香港地球之友行政總裁
關鍵字
最新回應